循環經濟是一種實踐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它以資源環境是支撐人類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這一根本認識出發,通過“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過程,使所有的物質、能量在這個永續的循環中得到合理持久的利用,從而實現用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特征,其遵循的行為原則是: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和再思考(Rethink)。
樂山是四川的重要化工基地,境內有磷化工、氯堿化工、高純材料、電鍍、農藥重點企業17家,涉及主要危化品有黃磷、氯、液氯、強酸、砷等。高耗能、高污染的冶金建材工業在市境內分布較廣。2007年樂山單位GDP能耗為2.505噸(噸標準煤/萬元,下同),分別比全國、全省水平高1.345、1.073噸。在國家產業調控政策加大的情況下,樂山如何發展循環經濟,加快資源開發型企業和資源型城市的轉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工業發展模式所面臨的最大壓力。
帶著這些問題,樂山調查隊于2008年3月在全市范圍內大中型工業企業,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和典型調查相結合的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50份,回收有效問卷33份,涉及冶金建材企業10戶、電子企業2戶、機械制造企業6戶、化工企業4戶、太陽能企業2戶、紡織加工企業4戶、食品加工企業1戶、醫藥企業2戶和造紙企業2戶;33戶企業2007年資產總額240億元,實現產值202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38.9%,利潤總額25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47.2%。現結合樂山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將本次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樂山工業循環經濟發展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一)發展循環經濟意識逐步增強。2004年國家提出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我國“十一五”經濟發展后,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皆在保護環境、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產業調控措施,迅速在樂山得到貫徹落實。首先,是市委、政府強力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及時采取措施落實國家有關產業調控政策。一是市委政府連續幾年與各區市縣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簽訂了《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二是在全市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落后、財力有限的情況下,2006年和2007年全市分別投入1.2、1.3億元用于環境治理。三是不斷加強對省市限期治理企業的監督檢查,實行重點督察、督辦,把環境執法監督作為企業環境管理服務的內容,加強協調,為企業治污提供必要的政策技術和資金支持,優先為限期治理企業安排和申請省、市級環境補助資金。四是對主要污染源進行限期治理,2006年樂山嘉陽電力公司、大利電力公司等六戶企業被列入省級限期治理企業,2007年樂山市委政府又將四川瑞松紙業有限公司等32戶企業納入省市限期治理企業。
其次,是企業積極參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治污主體,企業積極轉變觀念,社會責任不斷加強,從“要我治污”到“我要治污”,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環境治理,如四川德勝鋼鐵集團公司為發展循環經濟,先后投入12億元用于技改,其中節能減排總投資約2億元,為淘汰落后產能,光拆除的固定資產近5億元;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從2007年至今的環保投入得1180萬元等等。
(二)工業循環經濟試點穩步開展。近年來市委政府在繼續加強環境治理的同時,將井研縣、五通橋區列入省級循環經濟試點縣;井研鹽氣生態工業園進入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工業園區;川投峨鐵公司、永豐紙業公司、犍為優利生化公司列入省級循環經濟試點企業;確定了峨眉半導體廠、四川和邦鹽化集團投資有限公司等10戶企業作為市級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四川省樂山市福華農科投資集團進行發展循環經濟產業園區試點等等。
(三)工業企業節能減排效應明顯。通過各級黨委和政府及相關部門、相關企業的共同努力,企業節能減排效應明顯。一是全市單位GDP能耗、工業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2006年和2007年,樂山單位GDP能耗為2.641噸和2.505噸,同比下降2.85%和4.52%,分別比全國多下降1.52個和0.86個百分點,比全省多下降0.75個和0.08個百分點;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4.97噸和4.56噸,同比下降3.68%和8.2%,分別比全省多下降0.83個和1.1個百分點。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少。據市環保局資料反映:2006年,全市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煙塵排放量、工業粉塵排放量分別減少1500噸、24000噸、5000噸;2007年工業煙塵排放量、工業粉塵排放量分別減少8064噸、1576噸。三是排放達標率穩步提高。據市環保局資料反映:2006年和2007年,工業煙塵排放達標率(%)分別為95.94和96.45。
(四)“三廢”回收利用率繼續提高。樂山工業企業根據國家產業調控政策的要求,在節能減排的基礎上,“三廢”回收利用率繼續提高。本次調查結果表明:樣本企業工業廢水回收利用率達40.6%,工業廢氣(煙塵等)回收利用率21.8%,工業固體排放物回收利用率25%;另據市環保局資料反映:2006年、2007年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分別達到312噸和375噸。特別是一些大中型企業“三廢”回收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如四川德勝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作為耗水大戶,技改前工業用水利用率僅44%,技改后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率高達93%;四川和邦鹽化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已在今年實現了有害物質的零排放,四川福化農科投資集團2007年已實現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率85%,工業固體排放物綜合利用率98%,副產氣體回收利用率99%。
(五)生態環境大為改善,企業發展取得明顯效益。通過節能減排,限期治污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實到位,樂山的生態和環境狀況大為改善,中心城區刺鼻難聞的臭氣基本沒有了,市民生活用水不再取水難,空氣污染較重的沙灣城區、夾江城區、五通城區等的空氣質量大為改善。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取得明顯經濟效益。據市環保局提供的資料反映:全市2006年和2007年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分別達到3.7和3億元。另據對德勝集團公司和和邦化工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典型調查反映,德勝集團公司2007年工業氣體、固體排放物綜合利用產品產值上億元,和邦化工有限公司對旗下皮革公司在國家治污政策出臺前,花巨資對生產工藝進行改進,掄得市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