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10-18 共2頁
第二節(jié) 牙周膜
牙周膜(periodontalmembrane):是環(huán)繞牙根,位于牙根和牙槽骨之間的致密結締組織,又稱牙周韌帶。
一、組織結構
(一)纖維
1.定義
主纖維-有一定排列方向的由膠原纖維匯集成的粗纖維束。
穿通纖維(沙比纖維)-埋在牙骨質和牙槽骨中的纖維。
2.分組:
(1)牙槽嵴組(alveolarcrestgroup):
從牙槽嵴頂呈放射狀向牙冠方向走行,止于牙頸部的牙骨質。鄰面無此纖維。此纖維將牙齒向牙槽窩內牽引,對抗側向力,保持牙齒直立。
(2)水平組(horizontalgroup):纖維呈水平方向分布,一端埋入牙骨質,一端埋入牙槽骨。此纖維可維持牙齒直立,對抗側向力。
(3)斜行組(obliquegroup):是牙周膜中數(shù)量最多,力量最強的一組纖維。向根方傾斜45度,埋入牙槽骨的一端近牙頸部,附著牙骨質一端近根尖部。將牙齒承受的咀嚼力轉變?yōu)闋恳Γ鶆蚍稚⒌窖啦酃巧稀?/P>
(4)根尖組(apicalgroup):起自根尖區(qū)牙骨質,呈放射狀到根尖周圍的牙槽骨。固定牙根尖,保護進出孔的血管和神經(jīng)。
(5)根間組(interradiculargroup):僅存在于多根牙,起自根分叉處的牙根間骨隔頂,止于根分叉區(qū)牙骨質。
二、基質:主要由搪蛋白和粘蛋白組成。其功能是維持牙周膜的代謝,保持細胞的形態(tài)和分化,承受咬牙合力時,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三)細胞
1.成纖維細胞——數(shù)量多,功能強。
功能:合成膠原,吸收膠原,保持牙周膜的動態(tài)平衡。
2.上皮剩余——在牙周膜中,臨近牙根表面的纖維間隙中可見到小的上皮條索或上皮團,與牙根表面平行排列。也叫Malassez上皮剩余。這是牙根發(fā)育期上皮跟鞘殘留下來的上皮細胞。
3.成牙骨質細胞——分布在臨近牙骨質的牙周膜中,功能是合成牙骨質。
4.成骨細胞,破骨細胞
(1)成骨細胞:形態(tài)立方狀,胞核,核仁明顯,胞漿嗜堿性。
(2)破骨細胞:是多核巨細胞,胞核數(shù)目不等,胞漿嗜酸性,位于吸收陷窩內。
5.未分化間充質細胞——可分化為成骨細胞,成牙骨質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在牙周膜的修復中起重要作用。
二、功能:1.支持功能2.感覺功3.營養(yǎng)功能4.形成功能
三、牙周膜的增齡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牙周膜厚度變薄
第三節(jié) 牙槽骨
1.固有牙槽骨(alveolarbone)它是一層多孔的骨板,又稱篩狀板。由于在X線片上表現(xiàn)為圍繞牙周膜外側的一條白色阻射線,稱硬骨板。
鄰近牙周膜側是由平行骨板和穿通纖維構成。鄰近骨膜側是由由哈佛氏系統(tǒng)構成。外周有幾層骨板呈同心圓排列,內有神經(jīng)血管通過。
2.密質骨:表面為平行骨板,深部有哈佛氏系統(tǒng)
3.松質骨:由骨小梁和骨髓構成。幼年時有造血功能,稱為紅骨髓;老年后由于脂肪細胞增多,稱為黃骨髓。
二、生物學特性:
受壓力被吸收,受牽引力增生。
(網(wǎng)站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