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口腔組織病理學筆記講義――第十八章牙源性腫瘤

發布時間:2011-10-18 共4頁

  四、牙源性腺樣瘤(adenomatoidodontogenictumor,AOT)

  過去曾認為此瘤是成釉細胞瘤的一型,但在臨床和組織病理上均有其特點,現已分出為獨立腫瘤,成為牙源性腫瘤中一種獨立實體。

  【臨床表現】

  癥狀:生長緩慢,一般無明顯癥狀。

  年齡:較年輕,12~19歲多見。

  性別:女性多見,男女之比1:1.9。

  部位:上頜比下頜多見,上頜單尖牙區為好發部位。

  據臨床和X線表現,分為

  濾泡型(含牙型)

  中心型(骨內型)

  濾泡外型

  周邊型(骨外型)

  X線片上,濾泡型似含牙囊腫且常見不透光的鈣化顆粒。周邊型者僅見牙槽骨輕度吸收。

  【病理】

  肉眼:腫瘤較小,包膜完整。切面囊性或實性。實性部分呈灰白色,囊性部分小不等,含淡黃色膠凍狀物質或血性液體,可含牙。

  鏡下:腫瘤上皮形成不同的結構

  (1)結節狀實性細胞巢:細胞為梭形或立方形,形成玫瑰花樣結構,中心有嗜酸性物質

  (2)腺管狀結構:立方狀或柱狀細胞,胞核遠離腔面,腔內可有嗜酸性物和細胞碎屑

  (3)小結節:多邊形嗜酸性鱗狀細胞,細胞間有細胞間橋和鈣化團塊以及淀粉樣物質(又稱牙源性鈣化上皮瘤樣區)

  (4)梁狀或篩狀結構:見于腫瘤的周邊或實性細胞巢之間。細胞圓形或梭形,核色深

  (5)可見發育不良的牙本質、釉基質和牙骨質樣物。腫瘤間質少。

  腫瘤為良性病損,容易摘除而不復發

  關于此瘤性質問題,意見不一。目前多數人認為此瘤不是真性腫瘤。

  五、牙源性鈣化囊腫(calcifyingodontogeniccyst,COC)

  是一種較特殊的牙源性病損。以往多稱為非典型性成釉細胞瘤。1962年Gorlin等首先作為獨立的疾病報告并命名。本病具有囊腫的某些特征,又具有腫瘤的特征。

  【臨床表現】

  年齡:分布廣,高峰為10~19歲。性別無明顯差異。

  部位:上頜較下頜多見,也可發生在頜骨外的軟組織。

  X線:表現為界限清楚的放射透光區,單囊或多囊,腔內含小不等的鈣化物。

  【病理】分三型(單囊型、牙源性影細胞瘤、牙源性影細胞癌)

  1.囊性型(cysticlesion):

  (1)囊性

  (2)襯里上皮基底細胞符合Vickers-Gorlin標準

  (3)基底層上方為星網狀細胞,其中可見影細胞(ghostepithelialcell)

  (4)臨近基底層下方可見發育不良的牙本質

  (5)纖維囊壁可見子囊,易可見影細胞

  2.牙源性影細胞瘤(odontogenicghostcelltumour)又稱為牙本質生成性影細胞瘤。具有成釉細胞瘤、影細胞和牙本質樣結構。呈浸潤性生長,易復發,患者年齡較。

  3.牙源性影細胞癌(odontogenicghostcellcarcinoma)既有牙源性鈣化囊腫的特征,又有惡性細胞的特點和浸潤性生長。術后復發率高。

  COC具有明顯的異質性,其生物學行為難以預測。

  (網站收集整理)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