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感染與傳染病學 鼠咬熱

發布時間:2014-12-29 共1頁

  【概述】

  鼠咬熱(rat-bitefever,sodoku)系鼠類疾病,人被鼠咬而傳染。

  【病因】

  病原體有兩種:一為小螺菌(spirillum minus)或稱鼠咬熱螺旋體,長約3~5μm,有鞭毛,運動迅速,其所致疾病為螺菌熱(spirillnm fever,在日本稱為sodoku)。另一種為念珠狀鏈桿菌(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is),長1~3μm,呈圓形、卵圓形或梭形等,其所致疾病為鏈桿菌熱(streptobacillary fever)。美國麻省哈佛山曾由牛奶引起此病流行,乃因乳牛被鼠咬所致,故又稱哈佛山熱。解放前我國朱世鏢(1940)曾從江西玉山報告鼠咬熱1例,年齡是22個月。

  【臨床表現】

  由小螺菌所致的鼠咬熱,在咬傷之后,經過1~3周的潛伏期,原有的傷口又重新紅腫和疼痛,出現水皰、壞死及下疳樣潰瘍。局部淋巴結顯著增大,有間歇性發熱(可高達40℃以上)、寒戰、嘔吐、肌痛、關節痛及各種皮疹(斑疹、丘疹、蕁麻疹等),以及脾臟增大癥狀,甚至發生驚厥。關節癥狀極少見。如不加療,能每隔10~15日重發一次,可致貧血和營養不良。一般在多次發作時,癥狀越來越輕微,幾次后自愈。白細胞總數稍有增加,可出現貧血。血清華氏及康氏反應多假陽性。

  由鏈桿菌所致鼠咬熱,潛伏期短,一般在1周內(2~7天)就發熱,出現斑丘疹,游走性多發性關節炎和上呼吸道癥狀。沒有淋巴結炎。熱度的重發,沒有小螺菌所致的那樣規律性。白細胞往往高達(20~30)×109/L(2~3萬/mm3)。即使未予治療,大多自然痊愈。

  【診斷說明】

  對小螺菌所致病例,除鼠咬史外,須從患者的血液、關節液或局部膿液尋找病原體,或在黑地映光鏡下檢出螺旋體,或將涂片染色后檢查。如將血液接種小白鼠、豚鼠或兔的腹膜內,1周后檢查血液及腹腔液,易于發現此病的小螺菌。因為小動物本身可帶這類病原體,在接種前須先檢查血液,以肯定它沒有這種感染,然后再接種。對于鏈桿菌所致的病例,除上述方法找病原體外,可用氣-液相色譜法(1985)作快速診斷,還可利用血清學方法檢查凝集素的存在。

  【鑒別診斷】

  主要是鑒別小螺菌病例與鏈桿菌病例,詳見表21-2.此外,應與瘧疾、慢性腦膜炎菌血癥、野兔熱、貓抓熱、立克次體病及川崎病相鑒別。

表21-2 兩種鼠咬熱病例的鑒別診斷

小螺菌病例 鏈桿菌病例
潛伏期 較長(1~4周) 較短(7~10天之內)
出現全身癥狀時 咬傷處可見紅腫、潰瘍 咬傷處不再出現病態
發熱 多間歇性 多持續性
游走性、多發性關節炎 較少見 多見(約50%)
假陽性梅毒血清反應 多見(50%) 少見(15%)

  【治療說明】

  青霉素對小螺菌及鏈桿菌所致病例都有特效,尤其對小螺菌更為敏感。一般只須1次30萬U的普魯卡因青霉素肌肉注射,就能控制感染。對感染時間較長者有時須連續注射6~7日才能痊愈。對鏈桿菌病例青霉素需用量較大,每日約100~120萬U,療程10日。對少數頑固病例可加用四環素。對青霉素不敏感的病例可用四環素或鏈霉素代替。對兩種病原體不易分清的病例,亦宜治以較大量青霉素。

  【預防說明】

  以滅鼠為最重要的預防措施。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