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感染與傳染病學 弧菌引起的壞死性軟組織感染

發布時間:2014-12-29 共1頁

  【概述】

  Raland(1970)首先報道由海水弧菌引起的軟組織感染,嗣后美國、歐洲、澳大利亞和日本等沿海城市均陸續有病例報道,迄今文獻報道已有500余例。

  海水弧菌包括很多種,主要分為5群:副溶血性弧菌,溶藻性弧菌(V.alginolyticus),傷口弧菌(V.vulnificus),梅契尼柯夫弧菌(V.Mechnikov)(CDC腸群16),F群弧菌(CDC EF-6)。副溶血性弧菌是胃腸炎的致病菌之一,但很少引起軟組織感染和敗血癥。溶藻性弧菌偶爾引起傷口感染、中耳炎和膿毒癥。梅契尼柯夫弧菌與人類疾病無關。F群弧菌的致病作用尚不能肯定,傷口弧菌過去曾被稱為乳糖陽性海水弧菌,最近發現它是人類的致病菌之一,它對氯化鈉的耐受性較副溶血性弧菌差。它不能使蔗糖發酵,又不能產生乙酰甲基原醇(Proskauer反應),故可與溶藻性弧菌區別。乳糖陽性弧菌(傷口弧菌)對乳糖的發酵作用有時可延遲3~7天或較微弱,故從前報道的乳糖陰性弧菌感染可能實際上是乳糖陽性弧菌引起。

  上述5群嗜鹽性弧菌生活于海水和海洋魚、蟹、貝殼和甲殼類動物中,通常引起胃腸道感染,也可引起腸道外感染。最近證明,這些弧菌能直接通過皮膚破口侵入引起軟組織感染或經血液循環(敗血癥)播散至軟組織而引起壞死性感染。

  1.發病機制 進食污染海水弧菌的生牡蠣、魚、蟹后,弧菌可先引起胃腸炎,再通過血流播散而引起軟組織感染。另一途徑是人在涉水和游泳時,弧菌可通過細微的傷口或皮膚潰瘍侵入。海水弧菌是短小、彎曲如弧狀的革蘭氏陰性菌,菌體一端大多有單鞭毛,運動活潑,能產生內毒素,感染后即引起明顯的毒血癥和低血壓。皮下組織中的血管常有透壁壞死性血管炎和血栓形成,以致真皮、皮下組織和脂肪常發生廣泛壞死,壞死偶可累及肌肉。

  2.臨床表現 病人常有酗酒、肝硬變、血色素沉著癥、類固醇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或白細胞減少癥等慢性病病史。潛伏期較短,通常為數小時至數天,出現畏寒、高熱,熱度可高達40℃,伴惡心、嘔吐,但不一定有腹瀉。四肢皮膚可出現紅斑或瘀斑,繼而出現大小水皰,水皰潰破后形成壞死性潰瘍。皮下組織和脂肪也可發生廣泛壞死。病人有明顯毒血癥和低血壓,病情發展迅速。四肢腫痛劇烈,白細胞可升高至2~4萬/mm3,但偶可降低至2,000~3,000,預后惡劣。

  3.診斷 好發于海濱和沿海城市地區,特別在夏季旅游季節。漁民或與海水或海洋生物接觸較多者如發生嚴重軟組織感染時,應懷疑本病,可抽血和取膿液或水皰內容物送弧菌培養。如有弧菌生長,則診斷即可確定。

  4.治療 關鍵是早期診斷和及時搶救。首先是大量靜脈輸液以糾正低血壓。抗生素應選擇氯霉素、四環素、頭孢菌素或復方新諾明。Josepb等報道,嗜鹽性弧菌常對氨芐青霉素產生耐藥性。傷口弧菌對青霉素G敏感。副溶血性和溶藻性弧菌可產生β酰胺酶,故應采用氯霉素或四環素。

  手術擴創是治療的關鍵,必須徹底切除壞死組織,有時需多次擴創,甚至截肢以搶救生命。原發性敗血癥型的死亡率可高達40%以上。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