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2-29 共1頁
心腦血管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等)和腦血管疾病(如腦血管意外,又稱腦卒中或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主要危險因素有機體因素、生活因素、疾病因素、社會心理因素、氣象因素及多因素的聯合作用。
一、機體因素
機體因素主要包括性別與年齡、超體重與肥胖及遺傳等幾個方面。
1.性別與年齡
一般情況下,男性40歲以后冠心病的現患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每增加l0歲,發病率遞增一倍;女性冠心病的平均發病年齡比男性晚10歲左右,到更年期后,逐漸接近男性。冠心病的死亡率也是男性高于女性。腦血管意外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尤其是60歲以上,發病率較高,且男性高于女性,但75歲以后,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
2.超體重與肥胖
許多資料證明:超體重(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10%)和肥胖是心腦血管疾病的易患因素。
3.遺傳
在冠心病發病率高的國家和地區觀察到:冠心病有較肯定的家族聚集性。有患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其冠心病死亡率為一般人群的2.4倍。有腦血管意外家族史的人群,其發病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二、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主要有高血壓、高脂蛋白血癥與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心臟病等。
1.高血壓
高血壓是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患高血壓的年齡越早,得冠心病的危險性越大。據日本的一些研究結果表明,腦血管意外的發病危險性隨血壓的增高而提高。若以血壓正常者的發病危險性RR為1.則高血壓患者的RR為13.1.嚴重高血壓患者的RR為2.高脂蛋白血癥與動脈粥樣硬化
高脂蛋白血癥是指血清中某一種或幾種脂蛋白的增多。低密度脂蛋白,能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因此,臨床上低密度脂蛋白型是引起冠心病的常見類型。動脈粥樣硬化是發生腦血管意外的主要病理基礎,為此,動脈粥樣硬化也構成了腦血管意外的主要危險因素。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最常見和危險的并發癥是冠心病。據回顧性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機率不僅較正常人高2倍,且發病早、病變范圍廣。糖尿病作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女性較男性具有較強的發病危險性。
4.心臟病
不良的心功能可直接或間接地引起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特別是冠心病患者,其發生率比無冠心病人群高5倍。
三、生活因素
生活因素主要包括吸煙、飲酒、飲食及活動等幾個方面。
1.吸煙
吸煙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存在劑量-反應關系。如某地區l8年隨訪資料表明:大量吸煙的男性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是非吸煙人群的3倍。
2.飲酒
在大量飲酒的人群中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在動脈硬化的基礎上,若大量飲酒伴情緒激動,可導致腦血管意外。
3.飲食
?。?)水與無機鹽 許多國家研究分析表明,冠心病的死亡率與飲用水的硬度呈負相關,并認為水質中無機鹽種類及含量的不同對冠心病的影響有所不同。如鎂、鈣、硒、鉬、釩等對冠心病有保護作用;鈉、鉛、砷等能促進動脈粥樣硬化;膳食中鈉鹽負荷高、鈣攝入不足等均是發生腦血管意外的危險因素。
(2)脂質 脂質中的膽固醇能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以動物性食品為主的膳食,可攝入較多的膽固醇,致使冠心病的患病率增加。
?。?)維生素C 流行病學調查提示:維生素C能降低血脂及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因此維生素C攝入不足,可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
4.活動
冠心病的發病率一般是腦力勞動者高于體力勞動者。腦力勞動者平時活動量少,冠狀動脈缺乏負荷鍛煉,加之脂質沉著,易發生冠心病。
四、社會心理因素
1.職業
工作中需用腦力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職業,對視覺、聽覺形成慢性刺激的職業,均能使血壓升高,從而導致冠心病和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增高。
2.性格和神經類型
A型性格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A型性格的個性特征,影響了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濃度,從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而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五、氣象因素
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氣象條件有一定關系。寒冷季節的發生率較其他季節明顯增高。
六、多因素的聯合作用
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當多因素同時存在時,可產生聯合作用,使致病作用增強,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