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2-29 共1頁
氟是自然界分布較廣的微量元素,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氟含量的過高或過低,都會對機體產生不利的影響。由于水土和食物中氟含量過高,超過機體的耐受力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中毒性疾病,稱為地方性氟病。
一、臨床分型
1.氟斑牙
(1)白堊型(Ⅰ度) 釉質失去光澤,牙面粗糙,出現白色斑點。
(2)著色型(Ⅱ度) 釉質上出現明顯的黃褐色或黑褐色斑紋。
(3)缺損型(Ⅲ度) 釉質剝脫呈點、片狀或地圖形凹陷或黑褐色斑塊,且有淺窩或花斑樣缺損。
2.氟骨癥
(1)輕型(Ⅰ度) 腰腿和上肢大關節疼痛,不紅腫,輕微活動可緩解,靜止時加重,能從事正常勞動。
(2)中型(Ⅱ度) 上述癥狀加重,大關節運動受限,骨骼輕微變形,可影響勞動能力。
(3)重型(Ⅲ度) 關節活動受限加重,肢體變形,肌肉萎縮,彎腰駝背,勞動能力基本喪失,甚至癱瘓、殘廢。
二、防制原則
1.一級預防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氟過量進入人體。
(1)改變水源 如開鑿深井,飲用氟含量適宜的深層地下水;開渠引水,飲用水質良好的非病區水源水。
(2)飲水除氟 如采用活性氧化鋁過濾,使水中氟降到適宜飲用的范圍;或向高氟水投放硫酸鋁、氯化鋁、羥基氯化鋁等混凝劑,去除水中過量的氟。
(3)治理氟污染,控制氟危害。
2.二級預防 對重點人群進行篩檢,盡早發現有氟蓄積的患者,教育其改變膳食結構,增加鈣、磷和維生素的攝人,以減少機體對氟的吸收;促進氟從體內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