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婦科學輔導:子宮肉瘤組織來源及病理

發布時間:2014-12-29 共1頁



  子宮肉瘤較少見,約占子宮惡性腫瘤的2%~6%,血行轉移,惡性程度高。多見于絕經前后婦女。子宮肉瘤可發生于宮頸或宮體,宮體肉瘤較宮頸肉瘤多5~15倍。子宮肉瘤的病因迄今尚不明確。

  子宮肉瘤多來自子宮肌層、內膜的間質細胞,或子宮血管壁平滑肌纖維。主要分為子宮平滑肌肉瘤(最常見,約占45%),子宮內膜間質肉瘤(其次,約占40%),子宮惡性苗勒管混合瘤(惡性中胚葉混合瘤)(最少,約占15%)。三種類型肉瘤的臨床病理特征及診治均不完全相同。

  1.子宮平滑肌肉瘤

  (1)子宮平滑肌肉瘤最常見。

  (2)大體腫瘤多數為單個,以肌壁間多見,彌漫性生長,與肌層界限不清,切面旋渦狀結構消失,質軟,呈生魚肉狀。

  (3)鏡下平滑肌細胞排列紊亂,大小不一,核異形性明顯。高倍鏡視野下核分裂象≥5~10/1O HPFs;核分裂象越多預后越差。

  2.子宮內膜間質肉瘤

  (1)來自子宮內膜間質細胞。分為低度惡性和高度惡性子宮內膜間質肉瘤兩種。

  (2)大體檢查:腫瘤形成息肉狀或結節自宮內膜突向宮腔或突至宮頸口外,體積比一般息肉大,蒂寬,質軟脆,表面光滑或破潰而繼發感染;肌層內腫瘤呈結節或彌漫性分布。低度惡性間質肉瘤切面發黃色,宮旁可有蚯蚓樣栓子;高度惡性內膜間質肉瘤可切面呈棕褐色,高度惡性時腫瘤體積更大,出血壞死更明顯,可有肉眼侵肌。

  (3)鏡下:瘤細胞像增殖期子宮內膜間質細胞,低度惡性時大小一致,卵圓形或小梭形,核分裂象≤3~5/10 HPFs,腫瘤內血管較多;高度惡性時,瘤細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大小不一,異型性明顯,可找到瘤巨細胞,核分裂象≥l0/lO HPFs.

  3.子宮惡性苗勒管混合瘤(中胚葉混合瘤)

  (1)由殘留的胚胎細胞或間質細胞化生而來,含有肉瘤和癌兩種成分。根據肉瘤具有的細胞是否子宮內有否而分為同源或異源兩類。

  (2)巨檢腫瘤由內膜長出,呈息肉樣,多發或分葉狀,質軟,切面有小囊腔,內有灰黃色粘液。

  (3)鏡下可見肉瘤(平滑肌或橫紋肌肉瘤)和癌兩種成分當異源性時,尚可見到子宮外的組織或細胞,如軟骨。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