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臨床助理醫師輔導:DIC的分型

發布時間:2014-12-29 共1頁



  由于引起DIC的原因和DIC發生、發展的速度不同,臨床上DIC的表現形式也不同。因此,DIC可有如下分型:

  1、按DIC發生的快慢分型:

  (1)急性DIC:常見于嚴重感染和休克、嚴重創飭、羊水栓塞、血型不合的輸血和急性移植排異反應等。DIC可在數小時或1-2天內發生,臨床表現明顯,以出血和休克為主,病情惡化迅速,分期不明顯。

  (2)亞急性DIC:常見于惡性腫瘤轉移和宮內死胎等患者,DIC可在數天內逐漸發生,臨床表現介于急性和慢性DIC之間。

  (3)慢性DIC:常見于惡性腫瘤、膠原性疾病和慢性溶血性貧血等。DIC發病緩慢,病程較長,臨床表現不明顯,可有某些實驗室檢查異常和某臟器功能不全的表現。有些病例只在尸檢中才發現或證實存在慢性DIC.

  2、按DIC發生后機體的代償情況分型:在DIC發生、發展過程中,血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不斷消耗,但同時存在一定的代償性反應,如骨髓生成和釋放血小板,肝臟產生Fbg和其它凝血因子等。根據代償狀況不同DIC可分為以下三型:

  (1)失代償型:主要見于急性DIC.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迅速大量消耗,機體來不及代償。實驗室檢查Fbg含量明顯降低,血小板計數明顯減少。

  (2)代償型:主要見于輕癥DIC.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與代償產生之間呈平衡狀態。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常無明顯異常,也可僅有輕度出血或血栓形成的癥狀。診斷較困難。

  (3)過度代償型:主要見于慢性DIC或DIC的恢復期。經代償凝血因子(Fbg、FV、FⅦ、FⅧ和FX)的生成有時可多于消耗,實驗室檢查Fbg可有暫時性增高;血小板減少可不明顯。患者的臨床癥狀不明顯。

  局部DIC見于器官移植后的排異反應、血管瘤和心臟室壁瘤等。常常表現為某一臟器的多發性微血栓形成和微小血管出血。主要在病變局部發生凝血激活,即使有全身性DIC樣病理變化也較輕微。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