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8-26 共1頁
急性胃炎(acute gestritis)系由沒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癥。臨床可分為單純性、糜爛性、腐蝕性和化膿性,以單純性最為常見。有人將其分為急性外因性與急性內因性兩類。凡致病因子經口進入胃內引起的胃炎稱外因性胃炎,包括細菌性胃炎、中毒性胃炎、腐蝕性胃炎、藥物性胃炎等;凡有害因子通過血循環到達胃黏膜而引起的胃炎,稱內因性胃炎,包括急性傳染病合并胃炎、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癥、肝硬化、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合并胃炎,化膿性胃炎、過敏性胃炎和就激性病變。近年來由于內鏡的廣泛應用,發現應激性病變很常見,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之一。
導致急性胃炎的因素很多,有化學或物理的刺激,也有細菌或其毒素引起。化學刺激主要來自烈酒、濃茶、咖啡、香料及藥物(如水楊酸鹽制劑、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質激素等),其中急性腐蝕性胃炎多是由吞服強酸、強堿及其他腐蝕劑所致。物理刺激如過熱、過冷、過于粗糙的食物及X線照射,均會損傷胃黏膜,引起炎癥性改變。而進食細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是導致急性胃炎最常見的一個病因。
一、臨床表現
1.起病急,寒戰。
2.突發的中上腹不適和不同程度的疼痛,壓痛明顯,酷似急腹癥。
3.突發的惡心、嘔吐,有時惡吐頻繁和頑固,以致不能進食。
4.若胃黏膜炎癥嚴重,發展至糜爛、出血,則可有嘔血和黑便,有時甚至出現大出血,可引起胃穿孔與腹膜炎。
5.若本病由細菌或毒素引起,則可能出現寒戰、發熱。
二、醫技檢查
1.急性胃炎伴有腸炎病人,大便常規可見白細胞增多,急性胃炎,黏膜糜爛出血者大便潛血試驗陽性。
2.大多數患者根據病史的臨床表現可明確診斷,少數有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需要行急性胃鏡檢查,明確診斷。
3.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含量測定等。
三、診斷依據
1.有服用腐蝕性化學品或藥物,飲酒,細菌污染變質食物或暴飲暴食史。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受細菌、病毒感染后出現急性上腹痛、惡心、嘔吐、流涎、發熱等癥狀。
2.上腹和臍周有壓痛,但無腹膜刺激征。
3.具有上述表現而臨床診斷仍不能明確者可作胃鏡檢查。胃鏡所見為廣泛的胃黏膜充血、水腫、炎性滲出物、出血、糜爛等。疑有特異的細菌、病毒感染時,應做活組織檢查。腐蝕性化學品中毒者,胃鏡檢查應慎重。
四、治療原則
1.病因治療:立刻停止或消除引起急性胃炎的原因,如暴飲暴食、服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等。由感染引起者要加用抗生素等。適當休息,飲食以流質為主,酌情補液或輸血,維持營養。惡心、嘔吐嚴重或并發較多出血者,應暫時禁食,待癥狀緩解后,再由清淡流食開始,逐漸增加進食量。
2.對癥治療:上腹痛明顯者,可用解痙止痛劑;惡心嘔吐劇烈者,可給嗎丁啉或滅吐靈等止吐劑;有出血的,須用止酸劑和止血藥。減少胃黏膜刺激,加快胃黏膜修復。可口服鎂鋁合劑、硫糖鋁或得樂沖劑等藥物,亦可應用H2-受體阻滯劑。
六、預后
本病病程較短,系自限性疾病,數天內可恢復,一般不需作特殊檢查。但病情嚴重者,如合并脫水、酸中毒、休克及消化道出血者,必須積極處理。
日常要注意生活有節,起居有常,調暢情志,避免暴飲暴食、過度煙、酒、茶、油膩、粗糙及刺激性食物。患病后應及時診斷,及時治療,調治結合,頤養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