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8-26 共1頁
哮喘性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癥(asthmatic pulmonary eosinophilia)是一種以反復哮喘為特征的PIE,因多數對曲菌過敏,故亦稱支氣管肺曲菌病。煙曲菌、花粉、藥物、羽毛、皮屑、煙霧等均可能使機體產生反應素而介導Ⅰ型和Ⅲ型變態反應而引起本病,大部分患者有過敏家族史和個人史,但起病卻多在40~60歲。其主要病理變化是肺泡和肺間質有多量嗜酸粒細胞浸潤,終末細支氣管擴張并充有干濃粘液,其內可查到菌絲。
一、診斷依據
1.主要癥狀為反復發作的頑固性哮喘。急性發作時可有發熱、咳嗽、周身不適,咳出黏液栓后,喘息與發熱等癥狀可減輕。體征為肺部哮鳴音。
2.血白細胞計數稍增高,嗜酸性粒細胞比值增高(一般0.2~0.3)。痰液涂片查見大量嗜酸性粒細胞,部分患者痰中可找到曲霉菌菌絲,痰培養可檢出致病真菌。血清IgE明顯增高。
3.曲霉菌所致者,皮膚試驗呈速發型和遲發型雙相反應。
4.胸部X線檢查:肺部有片狀陰影,多在肺上野,呈游走性,數日內消散,也可持續數周。支氣管造影可見痰栓阻塞,近端的支氣管擴張。
5.需排除支氣管哮喘、外源性變應性肺泡炎等疾病。
二、治愈標準
癥狀、體征消失,血嗜酸性粒細胞恢復正常,胸部X線檢查肺部病變吸收。
三、好轉標準
癥狀、體征消失,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明顯減少,胸部X線檢查肺部病變吸收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