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8-26 共1頁
(一)流行病學:秋冬或早春季節,當地有本病流行或散發;或患者于病前l周內有與白喉患者接觸史。
(二)臨床特點
1.咽白喉
⑴局限型:①輕、中度發熱,伴有乏力、精神不振、厭食。②咽痛,流涎,咽部輕至中度充血。扁桃體紅腫。③在扁桃體表面或咽峽部有點狀或片狀灰白色假膜,不易剝離,強行撕下則基底表面滲血。④頜下淋巴結腫大、微痛。
⑵播散型:全身中毒癥狀較重,假膜廣泛,頸淋巴結腫大及周圍軟組織水腫,易并發心肌損害。
⑶中毒型:發病較急,全身中毒癥狀嚴重,假膜廣泛,且常因出血而呈黑紅色,咽部組織腫脹壞死,頸淋巴結腫大及周圍軟組織水腫;有出血傾向,可發生循環衰竭。
2.鼻白喉:流漿液血性鼻涕,鼻黏膜有假膜,鼻孔外周及上唇常出現淺潰瘍。
3.喉白喉:有發熱、干咳、聲音嘶啞、吸氣性呼吸困難及喉梗阻等表現。
(三)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計數輕度增多(10~20)×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高(0.80左右)。
2.咽、鼻黏膜拭子涂片
⑴奈瑟或龐氏染色鏡檢:找到有異染顆粒的棒狀桿菌(僅有參考價值)。
⑵熒光抗體染色檢查陽性。
3.細菌培養:鼻咽拭子或患處取材培養生長白喉桿菌,毒力試驗陽性。
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輔導精華:白喉的預防
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輔導精華:白喉的治療原則
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輔導精華:白喉的鑒別診斷
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輔導精華:白喉的臨床表現
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輔導精華:白喉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