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8-26 共1頁
1.呆小病治療愈早,療效愈好。初生期呆小病最初口服三碘甲狀腺原氨酸5μg每8小時一次及L-甲狀腺素鈉(T4)25μg/d,3天后,T4增加至37.5μg/d,6天后T3改至2.5μg,每8小時一次。在治療進程中T4逐漸增至每天50μg,而T3逐漸減量至停用。或單用T4治療,首量25μg/d以后每周增加25μg/d,3~4周后至100μg/d,以后進增緩慢,使血清T4保持9~12μg/dl,如臨床療效不滿意,可劑量略加大。年齡為9月至2歲的嬰幼兒每天需要50~150μgT4,如果其骨骼生長和成熟沒有加快,甲狀腺激素應增加。雖然TSH值有助于了解治療是否適當,但是,從臨床癥狀改善來了解甲減治療的情況比測定血清T4更為有效。治療應持續終身。
2.幼年黏液性水腫治療與較大的呆小病患兒相同。
3.成人黏液性水腫用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效果顯著,并需終身服用。使用的藥物制劑有合成甲狀腺激素及從動物甲狀腺中獲得的甲狀腺蛋白:
⑴甲狀腺片:應用普遍,從小劑量開始,每日15~30mg,最終劑量為120~240mg。已用至240mg而不見效應考慮診斷是否正確或為周圍型甲減。當治療見效至癥狀改善,脈率及基礎代謝率恢復正常時應將劑量減少至適當的維持量,大約每日為90~180mg。如果停藥,癥狀常在1~3個月內復發。治療過程中如有心悸,心律不齊,心動過速,失眠,煩躁,多汗等癥狀,應減少用量或暫停服用。
⑵L-甲狀腺素鈉(T4)或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T4100μg或T320~25μg相當于干甲狀腺片60mg。應從小劑量開始,T4每日2次,每次口服25μg,以后每1~2周增加50μg,最終劑量為200~300μg,但一般每日維持量約為100~150μgT4。T3每日劑量為60~100μg。T3的作用比T4和干甲狀腺制劑快而強,但作用時間較短,作為替代治療則干甲狀腺片和T4比T3優越。由于甲狀腺干制劑生物效價不穩定,而以T4片治療為優。
⑶T4和T3的混合制劑:T4和T3按4:1的比例配成合劑或片劑,其優點是有近似內生性甲狀腺激素的作用。年齡較輕不伴有心臟疾患者,初次劑量可略偏大,劑量遞增也可較快。如干甲狀腺片可從每日60mg開始,2周后每日再增60mg至需要維持量。
老年患者劑量應酌情減少。伴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臟病史以及有精神癥狀者,甲狀腺激素更應從小劑量開始,并應更緩慢遞增。如干甲狀腺片以每日15mg開始,每兩周或更久才增加一次,每次15mg,直至適當的維持量。如導致心絞痛發作,心律不齊或精神癥狀,應及時減量。垂體前葉功能減退且病情較重者,為防止發生腎上腺皮質機能不全,甲狀腺激素的治療應在皮質激素替代治療后開始。周圍型甲減治療較困難可試用較大劑量T3。
⑷其他:伴有貧血的患者,應給予鐵劑,葉酸,維生素B12或肝制劑。鐵劑治療時尚須注意胃酸水平,低者須補充。有心臟癥狀者除非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不必使用洋地黃,在應用甲狀腺制劑后心臟體征及心電圖改變等均可逐漸消失。黏液性水腫患者對胰島素,鎮靜劑,麻醉劑甚敏感,可誘發昏迷,故使用宜慎。
⑸黏液性水腫昏迷的治療:①甲狀腺制劑:由于甲狀腺片及T4作用太慢,故必須選用快速作用的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②給氧:保持氣道通暢,必要時可氣管切開或插管,保證充分的氣體交換;③保暖:用增加被褥及提高室溫等辦法保暖,室內氣溫調節要逐漸遞增,以免耗氧驟增對病人不利:④腎上腺皮質激素:可每4~6小時給氫化可的松50~100mg,清醒后遞減或撤去;⑤積極控制感染;⑥升壓藥:經上述處理血壓不升者,可用少量升壓藥,但升壓藥和甲狀腺激素合用易發生心率紊亂;⑦補給葡萄糖液及復合維生素B。但補液量不能過多,以免誘發心力衰竭。經以上治療,24小時左右病情有好轉,則一周后可逐漸恢復。如24小時后不能逆轉,多數不能挽救。
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輔導精華:甲狀腺功能減退的預后
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輔導精華: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輔助檢查
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輔導精華: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臨床表現
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輔導精華:甲狀腺機能減退癥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