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14年小兒外科主治醫師考試小兒外科學-小兒普通外科

發布時間:2014-05-05 共2頁

  (14-15題共用題干)
  女性,1歲。被家長發現臍部包塊就診。查體:臍部有一直徑約1.5cm卵圓形包塊,觸之柔軟,可順利還納腹腔,平臥或安靜時消失,哭鬧時復現。臍環直徑約1.0cm,哭鬧時指端有沖擊感。
  14.最可能的診斷是
  A.臍膨出
  B.白線疝
  C.臍疝
  D.腹裂
  E.臍茸
  15.根據患兒情況,目前處理不宜采取的是
  A.只要不發生嵌頓暫不作任何處理,待其自行閉合
  B.臍疝直徑超過1.5cm以上手術治療
  C.立即行臍疝修補術
  D.采用黏膏法減少腹壁向兩側的張力,使疝環逐漸縮小
  E.防治咳嗽、便秘等
 
  正確答案:14.C;15.C
 
  四、B型題:以下提供若干組考題,每組考題共用在考題前列出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問題關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某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16-19題共用備選答案)
  A.病程不超過48小時,全身情況尚好者
  B.病程超過48小時,全身情況顯著不良者
  C.腸管壞死,全身情況極度危急者
  D.果醬樣血便
  E.口服炭片6~8小時后由肛門排出
  16.腸套疊的手術指征是
  17.腸套疊空氣灌腸復位法的指征是
  18.腸套疊整復成功的判斷依據是
  19.腸切除、腸外置術的指征是
 
  正確答案:16.B,17.A,18.E,19.C
 
  (20-23題共用備選答案)
  A.腸壁串珠狀透亮區
  B.上腹部雙泡征
  C.上腹部三泡征
  D.見一大液平
  E.見腹腔空白伴雙泡征
  20.腸旋轉不良的X線腹平片特征是
  21.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的X線腹平片特征是
  22.胃壁肌層缺損的X線腹平片特征是
  23.十二指腸閉鎖的X線腹平片特征是
 
  正確答案:20.B,21.A,22.D,23.E
 
  五、案例分析題:以下提供若干個案例,每個案例下設若干個提問,請根據題干所提供的信息和提示信息,在每題下面的備選答案中選出全部正確答案。正確答案可能為一個或多個,根據選項的重要性而得分權重不同,選對正確答案得分,選錯答案扣分,直至扣至本問得分為0(注:案例分析題答題在機考中不可逆,即答完一問后不能返回修改)。
 
  (24-27題共用題干)
  男性,10個月。腹痛,哭鬧不安伴腹瀉、嘔吐3天,發熱1天。頭兩天腹瀉10余次/日,為黏液稀便,現大便次數減少至4~5次/日,大便混有暗紅色血性液。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含有黃色液體。查體:T39.2℃,P120次/分,R30次/分,BP80/50mmHg,體重9kg。精神萎靡,營養不良,面色蒼白。律齊,心前區未聞及器質性雜音。雙肺呼吸音清晰,未聞及干、濕性啰音。腹部飽滿,右中上腹部可觸及一呈"臘腸"樣腫塊,光滑,可活動,觸壓時患兒即哭鬧不配合。大便常規:WBC10~15個/HP,RBC20~25個/HP。
  24.根據患兒病史、體征,診斷首先要考慮
  A.糞石性腸梗阻
  B.先天性腸閉鎖
  C.急性腸套疊
  D.先天性巨結腸
  E.腸不完全性扭轉
  F.腸重復畸形
  25.目前需要立即進行的檢查是
  A.空氣或鋇劑灌腸造影
  B.腹部B超檢查
  C.腹部CT檢查
  D.腹部X線平片檢查
  E.血常規、血生化檢查
  F.動脈血氣分析
  26.需要與哪些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A.細菌性痢疾
  B.急性壞死性腸炎
  C.蛔蟲性腸梗阻
  D.過敏性紫癜
  E.急性胃腸炎
  F.腹痛性感冒
  27.診斷一經明確,應采取的治療措施是
  A.禁食、胃腸減壓
  B.補充水電解質
  C.應用抗生素
  D.采取空氣灌腸復位
  E.腹腔鏡手術復位
  F.急診剖腹探查
 
  正確答案:24.C;25.AB;26.ABCD;27.ABCF解題思路:1.患兒10個月,為腸套疊好發年齡,臨床表現有典型的腹痛、血便及腹部腫塊,符合腸套疊的臨床特征。
  2.空氣或鋇劑灌腸造影有助于腸套疊的診斷,可看到空氣或鋇劑至套入部腸管的遠側頂端即受阻,呈"杯口"狀影的特點。腹部B超檢查對腸套疊有較高的確診率,可發現典型的"同心圓"或"靶環"征。
  3.細菌性痢疾亦多見于嬰幼兒,起病急,有陣發性腹痛、血便等,可能與腸套疊混淆。但痢疾排便次數多,含有大量黏液和膿血便,有里急后重,早期即有發熱,腹痛不如腸套疊劇烈而有規律,腹部也觸不到腫塊,糞便檢查可見大量膿細胞,鑒別常無困難;急性壞死性腸炎可表現為腹痛、嘔吐和血便,但該病多有腹瀉史,早期即可表現為腹脹、高熱和頻吐,大便頻繁,呈洗肉水樣,量較多,具有特殊腥臭味,全身情況惡化快,常表現為嚴重脫水、皮膚花紋等休克癥狀;蛔蟲性腸梗阻多見于較大兒童,可有陣發性腹痛、嘔吐,在腹部可觸及蛔蟲團,頗似臘腸樣腫塊,但其表面常呈條索狀,一般無血便,發病不如腸套疊急驟,多有排蛔蟲或不當驅蟲史;過敏性紫癜多見于年長兒,多數有新鮮的出血性皮疹,伴有關節痛,有時伴有血尿。血便多呈暗紅色,腹部觸不到腫塊,這些癥狀有助于與腸套疊鑒別。但本病引起腸蠕動功能紊亂可誘發腸套疊,應引起注意。
  4.凡是病程在48小時內的腸套疊,患兒全身情況良好,無明顯脫水,無明顯腹脹者均可采用灌腸治療。一般采用空氣灌腸,氣體壓力控制在8.0~12.0kPa(60~90mmHg),注入空氣時,可輕柔按摩腹部或者改變體位以利于套疊復位。復位時可見套疊頂端逐漸向結腸近端退縮,直至看到空氣突然進入回腸末端,即表示已復位,此時拔出肛管即見患兒排出大量臭氣,腹部腫塊消失,患兒一般情況迅速好轉。復位后口服0.5~1.0g炭末,6~8小時后從糞便排出,表明復位成功。該患兒病情比較嚴重,不適合作灌腸復位,應作好術前準備,采取急診剖腹探查。腹腔鏡手術不適宜套疊復位。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