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題共用題干)
男,30歲,墜樓造成第一腰椎骨折和截癱,由家人長期護理,營養不良,后發生骶骨部褥瘡而入院治療。
11.患者發生骶骨部褥瘡最可能的原因是
A.重度營養不良
B.護理不當
C.長期臥床
D.繼發感染
E.截癱延誤治療
12.入院查體:褥瘡外觀創口小,約4cm×6cm,潛行性囊腔約15cm×10cm,有臭味,最合理的治療方案是
A.加強營養,抗感染,定期換藥引流
B.加強營養,抗感染,徹底清創,制定游離植皮方案
C.加強營養,抗感染,清創引流,培養肉芽縮小創面
D.加強營養,抗感染,清創引流,培養肉芽,準備皮瓣修補術
E.加強營養,抗感染,徹底清創,盡快做皮瓣修補術
13.手術前數周必須首先注意以下哪項
A.探查創面,設計手術方案
B.定期清創引流
C.糾正病人的負氮平衡
D.選擇血供充分的皮瓣,設計手術方案
E.以上都不正確
14.關于患者進行骶骨部褥瘡手術,以下哪項不正確
A.切除潰瘍基底部,包括間生組織
B.鑿去骨骼隆起部分,但應保留骶骨關節
C.供皮瓣區創面中厚皮片移植
D.創口一側設計局部旋轉皮瓣,蒂向腰部
E.創口兩側各做一橋狀皮瓣向中央推移
15.關于術后護理,以下哪一項不正確
A.患者置于俯臥位或側臥位
B.放置引流防止無效腔形成
C.不必加壓包扎以防止皮瓣壞死
D.控制1周內不排便
E.留置尿管
正確答案:11.B;12.D;13.C;14.B;15.C
四、案例分析題:以下提供若干個案例,每個案例下設若干個提問,請根據題干所提供的信息和提示信息,在每題下面的備選答案中選出全部正確答案。正確答案可能為一個或多個,根據選項的重要性而得分權重不同,選對正確答案得分,選錯答案扣分,直至扣至本問得分為0(注:案例分析題答題在機考中不可逆,即答完一問后不能返回修改)。
(16-21題共用題干)
男性,30歲。高處墜落造成腰椎骨折致截癱1年。因長期臥床發生骶尾部及大腿褥瘡。查體:精神較差,消瘦,貧血貌。骶尾部潰瘍創面呈橢圓形,面積9cm×6cm大小,潰爛狀,基底為肉芽創面,滲出物較多,骶骨部分骨質外露,創周皮膚發暗變硬。左大腿股骨大轉子處有一3cm×3cm潰瘍創面,肉芽組織水腫老化,滲出物不多。
16.根據患者情況,目前需要作哪些檢查
A.三大常規檢查
B.血生化、肝腎功能
C.盆腔CT
D.創面滲出物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
E.局部血管造影
F.X線胸片
17.治療方案應采取
A.加強營養,糾正負氮平衡
B.局部清創換藥,理療
C.立即手術治療
D.下肢功能鍛煉
E.局部皮瓣轉移修復
F.抗感染
18.經全身支持治療、抗感染、局部換藥等處理后,創面較新鮮干凈,分泌物減少,準備采取骶部清創手術。下列手術方案中,不正確的是
A.清除潰瘍基底部壞死組織以及潰瘍周緣部分發黑的間生組織
B.鑿去外露骨骼的隆起部分,深入到關節腔內
C.清創后用刃厚皮片移植覆蓋創面
D.創面直接拉攏縫合
E.需保持皮瓣一定的厚度,必要時應用肌皮瓣修復
F.皮瓣轉移時形成的皺褶需手術展平
19.采用臀大肌肌皮瓣轉移修復骶尾部創面時,有利的條件是
A.臀大肌肌皮瓣組織量豐厚,血供好,抗感染力強
B.臀大肌肌皮瓣的血供來源主要于臀下動脈淺支
C.臀大肌受臀下神經支配
D.臀上動脈的體表投影在髂后上棘與股骨大轉子尖端的連線
E.髂后上棘與股骨大轉子尖端的連線中下1/3交界處為臀上動脈出梨狀肌上孔處,可作為肌皮瓣旋轉軸點
F.肌皮瓣供區必須行游離植皮覆蓋
20.手術后的注意事項是
A.雙下肢制動
B.觀察皮瓣血運
C.應用擴血管及改善微循環藥物
D.局部引流
E.加強抗感染
F.繼續全身支持治療
21.術后第2天,檢查發現皮瓣局部顏色發暗,淤血腫脹明顯,皮瓣下有較多血凝塊。此時,應采取的處理措施是
A.拆除遠端部分縫線,清除皮瓣下積血
B.清創并行游離皮膚移植
C.再行其他皮瓣轉移
D.遠紅外線治療
E.高壓氧
F.如淤血不能改善,將皮瓣放回原位
正確答案:16.ABDF;17.ABF;18.BCDF;19.ACD;20.BCDEF;21.ADEF解題思路:1.患者截癱后長期臥床,營養不良,除常規檢查外,還需作創面滲出物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可為選擇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據。而CT檢查和血管造影檢查對于評價患者全身情況和局部病情,以及治療決策無價值。
2.患者全身及創面條件較差,宜先改善全身和局部情況后,再考慮手術。
3.褥瘡創面不僅要清除壞死組織,周緣的間生組織因活力較差,影響創面愈合,也應手術切除。褥瘡創面游離植皮不能存活,直接拉攏縫合張力較大,也不能愈合,需用皮瓣或肌皮瓣轉移修復。皮瓣旋轉時形成的皺褶應二期再手術展平,以保證此次手術皮瓣的血供。
4.臀大肌肌皮瓣的血供主要來源于臀上動脈淺支,在梨狀肌上緣和臀中肌后緣之間淺出,在臀大肌深面分支入肌,供養中上部臀大肌、髂嵴后部及鄰近的皮膚,并有分支與臀下動脈吻合,并受臀下神經支配。臀上動脈的體表投影在髂后上棘與股骨大轉子尖端的連線,臀上動脈出梨狀肌上孔處在髂后上棘與股骨大轉子尖端連線的中上1/3,肌皮瓣供區小于8cm可直接拉攏縫合。
5.術后最重要的是觀察皮瓣血運,加強引流,應用抗生素與改善微循環的藥物。
6:A、D、E、F該現象為皮瓣下血腫及回流受阻,局部淤血,需清除血腫并改善回流,必要時將皮瓣放回原位待二期手術。局部理療和高壓氧可改善微循環,促進皮瓣血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