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20 共2頁
3.1 整個供應鏈的流程設計
由于RFID標簽上的芯片提供對物理對象的惟一標識,商品可以實現整個供應鏈上的全程跟蹤。只有考慮貫穿于整個供應鏈的物流和RFID信息流動情況,才能更好地體現RFID技術在配送中心乃至整個供應鏈的各個節點上的作用,才能體現RFID的真正價值。RFID配送中心管理流程如下:
1.給產品加上射頻識別標簽
供應商給所供應的每一箱貨物加上一個射頻識別(RFID)標簽。有了這個標簽,公司可以用全自動、成本效益高的方式對貨物進行識別、計數和跟蹤。
2.出廠
貨物出廠時,出貨口門楣上的RFID讀寫器發出的射頻波射向電子標簽,啟動這些標簽同時供其電源。標簽被“喚醒”,開始和讀寫器之間進行數據傳輸或者ID通信,讀寫器讀取標簽信息,進行記錄,直到閱讀完所有標簽內的信息為止。
3.配送中心內部作業
入庫作業。由于在卸貨區有RFID讀寫器,因此不需要開包檢查里面的貨就可以直接進行驗收入庫。通過與相應的采購單進行核對無誤,這批貨物就可以很快地上貨架存放。
出庫作業。同入庫相似。由于在倉庫出口處設有RFID讀寫器,因此不需要開包裝箱檢查里面的貨就可以直接進行驗收出庫。
4.零售商
送貨車抵達零售商。零售商也裝有貨站讀寫器。貨物送到時,零售商的零售系統馬上自動更新,將送到的每一箱貨物記錄下來。這樣,零售商可以自動確認它的該種貨物存貨量,精確可靠,無成本出現。
除此之外,零售商的零售貨架裝有集成式讀寫器。商品進貨時,貨架能“認識”新添的貨物。此時,如果某一位顧客選購了一定量的該商品,該貨架就會向零售商的自動補貨系統發出一個補貨信息。
RFID還能方便顧客結算。顧客不需要長時間排隊等候付款,顧客只需推著所選物品出門就行了。裝在門上的讀寫器可以通過貨物的信息辨認購物車里的貨物,顧客只要刷一下付款卡或信用卡就可離去。
從整個供應鏈的情況來看,商品在整個供應鏈上流動,操作最為頻繁的就是出/入庫作業。RFID在配送中心出/入庫過程中的應用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3.2總體功能設計
系統的總體功能模塊如圖12.2所示,主要分為:系統管理、出/入庫管理、訂單管理、發貨計劃、報表管理、查詢、異常物流、數據維護以及幫助。1.入庫(如圖12.3所示)
應用RFID技術的配送中心內,從接貨到上貨架,可以一步完成。貨物到達配送中心后,直接利用叉車進行搬運,在經過入口處,驗貨、入庫記錄、貨位分配一氣呵成,大大減少了倉庫內的搬運工作量,節省了時間。
2.出庫(如圖12.4所示)
出庫作業流程也同傳統的作業流程一樣需要完成驗收和出庫等操作。同入庫操作相似,應用RFID以后,核對以及出庫記錄也是一步完成的。當讀寫器讀到出庫的貨品時,商品的詳細信息(如編號、名稱、數量等)顯示于界面,操作人員選擇相應的客戶訂單號從系統讀取該訂單的詳細信息,進行核對,無誤就可以出庫。
3.訂單處理流程(如圖12.5所示)
訂單處理既是配送中心物流作業的開端,也是整個信息流作業的起點。在配送中心整體作業里,訂單管理通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本質上講,整個物流過程都是為了完成訂單而發生的。一般來說,是由客戶端接受訂貨資料,將其處理、輸出,然后倉庫人員根據處理過的訂單資料開始揀貨、驗貨、配送等一連串物流作業。為了增加系統的準確性,實現對訂單的跟蹤管理,本系統為訂單設置了訂單狀態,針對訂單發生的每一步操作,訂單的狀態就會產生變化,系統將賦予一定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