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8-17 共3頁
1.信息技術應用的積極性不高。
企業之間不愿意應用信息技術來實現信息共享、利益共享,不愿意犧牲自己的一小部分利益去爭取供應鏈的最大利益,企業間相互不信任,總想把風險轉移給"鏈"上的其他企業,從而造成供應鏈管理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難以取得好的成效。
2.技術落后。
在我國供應鏈管理中支持性技術的應用水平相當落后,而且在推行過程中阻力重重。以物流條碼技術的推廣過程為例,物流企業埋怨生產企業不給商品印制條碼,影響他們建立自動掃描系統,而生產企業則埋怨物流企業不建立應用系統,使商品印制條碼費時費錢徒勞無功,物流條碼的不規范也給配送帶來了極大困難,增加了配貨的難度,延長了運輸和儲存時間,使得成本提高、效益降低。
3.利用網絡開展經營活動的企業少。
在我國實現上網的企業只占20%~30%,其中多數僅是在網上開設了主頁和標注E-mail地址,既沒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更沒有借助網絡開展商務活動。有的企業網站長時間不更新信息,成為有名無實的空站。相比之下美國有60%的小企業、80%的中型企業、90%以上的大企業已借助互聯網廣泛開展商務活動。
4.企業應用信息技術成本高。
現階段,我國IT廠商主要提供PC機、顯示器、終端等產品,能夠給企業提供售前咨詢、模組化的方案、方案的實施、售后的運營維護等一條龍服務的IT廠商少之又少,這是導致企業信息化成本高、建設周期長、后期維護與協調困難的重要原因。
5.企業電子商務進展緩慢。
近年來,全球電子商務高速發展,2003年網上交易總額達3.2萬億美元,約占世界經濟總量的5%。但是,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還不成熟,現貨市場、有形市場還不完善,企業信用差,資金拖欠嚴重,缺乏配套的信息系統、物流系統、支付系統和制度保障導致大部分企業對應用信息技術發展電子商務不夠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