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8-17 共3頁
供應鏈績效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隨著供應鏈管理理論的不斷發展和供應鏈實踐的不斷深入,為了科學、客觀地反映供應鏈的運營情況,應該考慮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方法,并確定相應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反映供應鏈績效的評價指標有其自身的特點,其內容比現行的企業評價指標更為廣泛,它不僅僅代替會計數據,同時還提出一些方法來測定供應鏈的上游企業是否有能力及時滿足下游企業或市場的需求。在實際操作上,為了建立能有效評價供應鏈績效的指標體系,應遵循如下原則:
1.應突出重點,要對關鍵績效指標進行重點分析。
2.應采用能反映供應鏈業務流程的績效指標體系。
3.評價指標要能反映整個供應鏈的運營情況,而不是僅僅反映單個節點企業的運營情況。
4.應盡可能采用實時分析與評價的方法,要把績效度量范圍擴大到能反映供應鏈實時運營的信息上去,因為這要比僅做事后分析要有價值得多。
5.在衡量供應鏈績效時,要采用能反映供應商、制造商及用戶之間關系的績效評價指標,把評價的對象擴大到供應鏈上的相關企業。
供應鏈績效評價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供應鏈管理是個新近出現的理念,供應鏈績效評價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先前的研究者對供應鏈績效評價理論進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但是還有諸多問題尚待解決,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很多研究的注意力放在供應鏈績效的單維度評價上(如財務評價),很少有考慮把供應鏈績效作為一個跨企業的、復雜的、多維的、綜合性系統來評價;
2.缺乏供應鏈整體績效與各成員績效關系的研究。供應鏈的整體績效受到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等各子系統的影響和制約,各節點企業的收益與供應鏈的整體效益是非線性關系,因此各節點企業的利益如何協調將直接影響供應鏈的正常運行。但從現有的文獻資料中還沒有發現有誰對此作過深入的研究。而建立供應鏈績效評價的層次結構模型,既要進行供應鏈整體績效和各子系統績效的評價,還要進行供應鏈績效的綜合評價,這是以后研究中要注意解決的問題。
3.一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單個企業的績效評價或買賣關系的績效評價上,特別是供應商的選擇與評價、顧客滿意度的評價受到廣泛的重視。這種評價思想,本質上還是從核心企業角度,而不是從供應鏈整體的角度來進行評價。
4.供應鏈績效評價方法和績效評價系統有待進一步開發。目前,對供應鏈績效評價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比較少,有些還很不完善,如層次分析法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人們的經驗,主觀因素的影響很大。它至多只能排除思維過程中的嚴重非一致性,卻無法排除決策者個人可能存在的嚴重片面性。比較、判斷過程較為粗糙,不能用于精度要求較高的決策問題。
此外,現有的供應鏈績效評價系統和工具很少能將供應鏈各節點企業異構數據庫內的數據及時、準確的析取到評價系統的數據庫中,無法實現實時的動態的績效評價。如何開發出適合供應鏈績效評價的新方法、新手段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