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2頁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多年來,桂平市通過多途徑籌措資金,加強對農業、工業、交通、城市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城區面積由1978年以前的3平方公里擴大到2007年的16.15平方公里,初具新興城市的規模,城市品位日益提高。目前,市境內擁有22萬伏變電站1座,11萬伏變電站4座,全市城鄉電網供電能力達10億千瓦時;城區日供水能力8萬噸,是1978年的16倍。建成和完善了現代化光纖通信網、移動電話網和郵政運輸網,寬帶上網已進入尋常百姓家。郁江大橋、黔江大橋溝通了桂平三江六岸,各等級公路遍布全市城鄉,村村通公路工程基本完成。全市管養公路達1570多公里,其中省道120多公里,縣道260多公里,鄉道280多公里,村道900多公里。
科教文衛成績斐然
桂平市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抓好科學技術推廣,多次被評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自治區振興科技先進單位、自治區農業科技先進集體。
桂平市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基礎教育、幼兒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先后被定為全國電化教育綜合實驗縣(市)、聯合國遠距離教育項目實驗縣(市)、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實驗區,榮獲全國電化教育先進縣(市)、自治區中小學規范管理十佳縣(市)等榮譽稱號。
桂平市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目前城區有市文化活動中心大樓,有歌舞團、博物館、圖書館,有影劇院、歌舞廳等一大批文化娛樂設施,廣場、企業、校園、社區文化等群眾性文化活動蓬勃發展,連續20多年舉行的軍民歌詠比賽,成為桂平市群眾文化活動的“亮點”。先后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市、自治區“知識工程”先進縣(市)等稱號。
桂平市廣電事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發展迅速。目前,桂平廣播電臺開設有各種欄目20多個,每天播音15小時;桂平電視臺、桂平有線臺開設有欄目10多個,每天分別播出13小時。全市形成了市、鄉鎮、村屯三級廣播電視傳輸網絡,數字電視走進了千家萬戶。
桂平市公共衛生體系、農村衛生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該市城區各醫療機構、20多個鄉鎮衛生院都配備了各種先進醫療設備及救護車輛,村村有衛生所,農村缺醫少藥問題基本解決。目前,全市參加“新農合”農民130多萬人,參合率達85.02%,自去年4月啟動“新農合”補償以來,共補償34.53萬人次,補償基金達1億多元,最高補償金額達3萬元。
光輝美好發展前景
桂平市資源豐富,發展前景美好。隨|考試|大|著泛珠三角、泛北部灣經濟圈的形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南寧至廣州快速鐵路的動工興建,貴港至梧州高速公路、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等重大項目的籌建,桂平市新一輪加快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
桂平市科學發展三年目標是:到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167億元,年均增長15.3%以上,提前兩年實現“十一五”規劃110億元目標;財政收入9.8億元,年均增長23.79%,提前一年實現“十一五”規劃8億元目標;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42.79%,2010年達117億元,按計劃實現“十一五”目標;工業增加值78億元,年均增長26.3%,提前兩年實現“十一五”規劃41億元目標。
目前,桂平市各族人民正在太平天國故園的熱土上,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堅持“六靠”工作思路,圍繞“五年再造一個新桂平”發展戰略,實施桂平科學發展三年計劃,打好工業、旅游、農業、城市“四大板塊經濟”,確保提前實現“十一五”發展目標,逐步把桂平建設成為現代化中等規模的山水旅游城市,創造桂平市更加光輝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