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2頁
同樣是海濱城市,大連素以白色建筑襯海水的蔚藍,一派法式的優雅,而青島則以淺淡的嫩色裝點街區,有著東方水墨畫的氤氳。
是什么讓生活空間如此美麗?“環境色彩規劃”正在成為熱點,它不僅僅體現城市品位,也是為城市打造個性的經濟之路,更是改變人們居室環境的首選。
提升城市品位
一個有品位的城市,必然以和諧、漂亮的色彩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給人以視覺享受。但是,我們往往看到,在國內的城市建設中,不少樓宇不僅沒有全局觀念,而且違背色彩科學,憑主觀愛好隨心所欲,造出五花八門的裝飾標志物、形態各異的雕塑、五顏六色的燈光群,大量色彩撞擊在一起,充斥著城市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公共場所,不僅沒有美化環境,反而污染了環境,破壞了城市風貌,同時,強刺激、雜亂的色彩使人們視覺疲勞,影響情緒,甚至造成視覺污染。
要改變一個城市的風貌,最快捷、最經濟的方法是什么?答案是:改變城市環境的色彩。說白了,就是把控好建筑外觀的色彩、街區的色彩,乃至整個都市標志的主色調。色彩是構成都市環境風貌的重要元素,也會成為構建都市個性的重要因素,例如上海的都市感覺,北京無法復制,而北京的政治文化歷史氣息,上海也很難拷貝,這也成為都市獨特的風格沉淀。
比起北京,很多外國人更喜歡上海,問他們為什么,有的回答“小資感”、“更繁華”、“更商業”,也有的回答“讓人放松,不容易緊張”等。從環境色彩學的角度去研究,你會發現,很多感覺的直接來源首先還是視覺,是色彩。
色彩規劃實際上就是城市形象品位規劃。在這一方面,國外已早開先河,在17世紀中葉,意大利的都靈市就開始有規劃地實施城市的環境色彩建設。進入20世紀70年代,日本和歐洲的一些國家科學有序地運用城市色彩規劃,不但讓這些城市呈現出鮮明的個性,而且為城市帶來了無形資產。在日本,色彩管理甚至已經進入了《國家環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