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3頁
10月8日,湖北省委省政府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一則關于“正在組織課題研究湖北簡稱”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人民網上,關于湖北姓“楚”還是姓“鄂”的網絡投票,已有6000多名網友參與。
在當日的發布會上,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德華透露,目前正在組織對“湖北應當簡稱鄂,還是楚?”“秦漢之間是否有楚朝?”等課題進行研究。
在官方新聞發布會平臺上發布這一消息,是否意味著湖北一直沿用的簡稱“鄂”在醞釀更改。昨日上午,記者采訪了省內多位學者及相關部門后了解到,目前這一爭議還暫時停留在學術階段。
“爭議早就有了,但一直沒有結果。”昨日,武漢某高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歷史教授稱,他曾參加過多次類似的學術研討會議,但在研討會上,大家很難統一意見,更不要提在具體的實施層面。
據他介紹,湖北叫做“鄂”,有著悠久的歷史,這是由于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代,湖北便簡稱為鄂。“我們認為,無論湖北叫楚還是鄂,都有各自的歷史沿革,在學術層面討論很有必要,但如果真正要改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不想卷入這場爭議中。”
記者專訪省社科院副院長、楚文化學者劉玉堂——
“楚”更能體現湖北特色
劉玉堂,楚文化專家,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楚文化研究所所長、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