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答:以非農業和非農業人口聚集為主要特征的居民點。包括按國家行政建制設立的市和鎮。
2、城市化答: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由鄉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表現為鄉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以及城市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又稱城鎮化、都市化。
3、城市化水平答:衡量城市化發展程度的數量指標,一般用一定地域內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來表示。
4、衛星城答:在城市市區外圍興建的、與市區既有一定距離又相互間密切聯系的城市。
5、歷史文化名城答:經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歷史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
6、城市規劃區答:城市市區、近郊區以及城市行政區域內其他因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
7、城市建成區答:城市行政區內實際已成片開發建設、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地區。
8、開發區答: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確定設立的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和各類開發建設地區的統稱。
9、舊城改建:答:對城市舊區進行的調整城市結構、優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礎設施、整治城市環境、保護城市歷史風貌等的建設活動。
10、城市規劃答:對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具體安排和實施管理。
11、城市總體規劃答:對一定時期內城市性質、發展目標、發展規模、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和實施措施。
12、分區規劃答: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對局部地區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設施、城市基礎設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進一步安排。
13、居住區規劃答:對城市居住區的住宅、公共設施、公共綠地、室外環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設施所進行的綜合性具體安排。
14、城市規劃管理答:城市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等管理工作的統稱。
15、城市性質答:城市在一定地區、國家以至更范圍內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擔負的主要職能。
16、城市規模答: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總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小。
17、城市用地答:按城市中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質劃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對外交通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市政公用設施用地、綠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的統稱。
18、城市中心答:城市中重要市級公共設施比較集中、人群流動頻繁的公共活動地段。
19、城市副中心答:城市中為分散市中心活動強度的、輔助性的次于市中心的市級公共活動中心。
20、中心商務區(CBD)答:城市中金融、貿易、信息和商務辦公活動高度集中,并附有購物、文娛、服務等配套設施的城市中綜合經濟活動的核心地區。
21、步行街答:專供步行者使用,禁止通行車輛或只準通行特殊車輛的道路。
22、居住區答:城市中由城市主要道路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設有與其居住人口規模相應的、較完善的、能滿足該區居民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相對獨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區。
23、居住小區答:城市中由居住區級道路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以居民基本生活活動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線為原則,并設有與其居住人口規模相應的、滿足該區居民基本的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區。
24、居住組團答:城市中一般被小區道路分隔,設有與其居住人口規模相應的、居民所需的基層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5、容積率答:一定地塊內,總建筑面積與建筑用地面積的比值。
26、建筑密度答:一定地塊內所有建筑物的基底總面積占用地面積的比例。
27、道路紅線答:規劃的城市道路路幅的邊界線。
28、建筑紅線答:城市道路兩側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構筑物(如外墻、臺階等)靠臨街面的界線。又稱建筑控制線。
29、建筑間距答:兩棟建筑物或構筑物外墻之間的水平距離。
30、日照標準答:根據各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居住衛生要求確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陽房間在規定的日照標準日獲得的日照量,是編制居住區規劃確定居住建筑間距的主要依據。
31、日照間距系數答:按照日照標準確定的房屋間距與遮擋房屋檐高的比值。
32、綠地答:城市中專門用以改善生態、保護環境、為居民提供游憩場地和美化景觀的綠化用地。
33、人均綠地答:指城市常住人口平均享有的公共綠地面積。
34、綠地率答:城市一定地區內各類綠化用地總面積占該地區總面積的比例。
35、城市綠化答:城市中載種植物和利用自然條件以改善城市生態、保護環境,為居民提供游憩場地和美化城市景觀的活動。
36、居住區公共綠地答:滿足規定的日照要求、適合于安排游憩活動設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綠地,應包括居住區公園、小游園和組團綠地及其他塊狀帶狀綠地等。
37、防護綠地答:城市中用于具有衛生、隔離和安全防護功能的林帶及綠化用地。
38、城市基礎設施答:城市生存和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工程性基礎設施和社會性基礎設施的總稱。
39、城市道路網:答:城市范圍內由不同功能、等級、區位的道路,以一定的密度和適當的形式組成的網絡結構。
40、城市道路網密度答:城市建成區或城市某一地區內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擁有的道路長度。
41、城市給水答:由城市給水系統對城市生產、生活、消防和市政管理等所需用水進行供給的給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