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植物景觀是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景觀配置理論是園林景觀創作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景觀配置理論包含兩個基本方面:植物景觀配置美學設計知識和植物景觀生態設計知識。
關鍵字:植物配置;淺談;協調
1、植物景觀配置概念
植物景觀是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景觀配置則是園林景觀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園林是一種藝術。園林景觀創作是一種藝術創作過程。
任何領域的藝術創作需要解決三個基本問題:1、用什么來創作? 2、以什么方式來創作?3、創作結果要達到什么樣的要求?
植物景觀配置就是從植物要素特征(顏色、大小、質地、形態等)出發,利用一定的組織編排手法(重復、對比、對稱、變化等),將其組合成與自然或人造硬質環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滿足一定功能的整體植物景觀畫面。這幅畫面是隨時間與空間動態變換的。需要強調的是:植物景觀畫面遠不是各個要素或部分簡單的集合,而是將它們通過一定技巧手法組織起來的有機有序并能表達一定情感或情節的整體。情感或情節是把創作與胡亂堆砌區分開來的最重要的標志。
植物景觀配置的概念清楚地表達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植物景觀配置以植物元素的顏色、大小、形態、質地等為基本創作要素;
2)植物景觀配置通過對基本要素進行重復、對比、對稱/非對稱,節律,漸變、空間劃分,幾何形狀等等來進行創作;
3)結果要達到一定要求,滿足一定的原則:如簡單原則、統一與協調原則,平衡原則,重點變化原則,比例與尺度原則,更重要的是滿足功能性原則。
2、植物景觀配置的基本要素
植物景觀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但不局限于顏色,大小,形態,線條,質地和比例尺度等。因為這些基本要素的特征,植物被各自區分為個體或歸并為類組。這些要素從來就不會彼此獨立,而是交互作用成為一個整體。另外,要素特征的表述本身就與創作手法、創作原則要求密不可分。
1) 植物顏色
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征中,顏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標識之一。
有許多專門的理論和工具來描述和解釋顏色的功能應用。’調色盤’就是其中比較直觀的說明工具(圖01)。’調色盤’上紅、綠、藍為三基色,橘紅色、黃色與紫色為次等色;次等色是兩種基色的混合色, 三等色是基色與次色的混合色。’調色盤’上相鄰的顏色為補充色,’調色盤’上交叉相對的顏色為對比色。
顏色可以改變真實物體的三維視覺大小,引導人們的視線,增加園林景觀深度。亮色調如紅、黃、橘紅,使物體顯得更顯眼突出,使物體視覺上趨近。冷色調如綠色、蘭色和紫色,讓物體視覺上趨遠。灰色、黑色與白色屬中性色彩,最適宜做亮色調的背景底色。白色則是最富功能性的色調,在不同的環境中表現不同:在全光條件時,燦爛而清新;在光度很低時,則具有神秘感。深色調低沉富有情感,而灰色比較輕松柔和。顏色可以用來引導人們的視線到一個特定區域,冷色調中的亮色調很容易吸引人們的眼球。如果要增加景觀深度,可以用質地細致亮色調的物體作黑色和質地粗糙物體的背景。對于暖色調,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使用,色調必須依次平和漸變,例如 從紅到橘紅再到黃色。
在植物景觀配置中,顏色配置是一個復雜而有趣的問題,除須謹慎考慮色調的特性加以利用之外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從一個作品整體來說,要獲得和諧的顏色配置,首先必須有一個占統治地位的主色調,我們一般稱之為底色或背景色。如果沒有特別要求,主色調一般是綠色,特殊情況下,淡黃色、白色、灰色乃至黑色也可。背景色即可是立面上的也可是平面上的,平面與立面色彩背景在植物景觀的不同發展階段,重要性略有差異,在新建成的植物景觀中,平面背景會相對重要一些,而等植物長大后立面背景會逐漸重要一些。在植物配置的硬質背景中,黃色、白色、灰色乃至黑色比較常見。
背景顏色十分重要,我們即可以利用背景色來保持作品在顏色上的統一性也可以利用背景顏色來影響我們植物的配置效果,比如說,地面用草坪作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會淡化地面上植物的效果。而用松皮,松針,或沙石做地面背景會突出地面植物的效果,植物的數量還可以適當減少。
②要使作品富有趣味,引人矚目,色彩的變化是十分重要的,并且這種色彩變化是根據視線景觀角度變換需求有序配置的:在前門與過道地方,宜用暖色調,以示歡迎并獲得舒適感。而在狹小空間里,為使空間顯得大而開闊,宜用冷色調;如果要增加園林景觀深度,可以用質地細致亮色調的植物作黑色和質地粗糙的植物的背景;如果要獲得寧靜安詳的空間,不妨多用冷色調;如果需要獲得活潑的空間,宜多用暖色調;如果要增加景觀幽遠中的奇趣,可以冷色調作背景,而點綴少量暖色調花卉。
③顏色的變化有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雙重特性。相對來說,時間上的顏色變化比空間上的顏色變化來得有趣。某些空間上的固定顏色模式,比如說色塊,其實就跟硬質景觀的上漆一樣,是僵硬的空間變化,它會丟失掉植物配置本身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