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規則

發布時間:2012-07-25 共2頁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產生的新一屆南京市人民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參照《國務院工作規則》、《江蘇省人民政府工作規則》,結合本市政府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  市政府工作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持以人為本,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努力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全力實現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

  第三條  市政府工作的準則是,實行科學民主決策,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政務公開,健全監督制度,加強廉政建設。

  第二章  組成人員職責

  第四條  市政府組成人員包括:市長、副市長、秘書長,市政府工作部門的各委、辦主任和各局局長。

  第五條  市政府組成人員必須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堅持執政為民、恪盡職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結合南京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顧全大局、服從政令,求真務實、勤勉廉潔。

  第六條  市政府實行市長負責制。市長領導市政府的工作,副市長協助市長工作。

  市長離寧期間,由負責市政府常務工作的副市長主持市政府日常工作。

  第七條  市長主持和召集市政府全體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長辦公會議。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項,應當經市政府全體會議或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第八條  副市長按照各自的分工負責處理分管工作,或受市長委托處理其他方面的工作及專項任務,并可代表市政府進行外事等方面的活動。

  第九條  市政府秘書長在市長領導下,負責處理市政府的日常工作。

  市政府根據工作需要配置副秘書長若干名,在市長、副市長、秘書長的領導下,協助處理相關工作。

  第十條  市政府工作部門的委、辦、局實行主任、局長負責制,由其按照規定職責要求,負責本部門的工作。

  市政府各部門要嚴格依法行使職權,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風;推進電子政務,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維護政令統一、政令暢通,切實貫徹落實市政府各項工作部署。

  第三章  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第十一條  市政府及其部門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第十二條  履行經濟調節職能,加強對全市經濟運行的引導和調控。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

  第十三條  加強市場監管,創造公平的法制環境。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實行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第十四條  認真履行社會管理職能,完善社會管理規章和政策。妥善處理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社會公正。

  強化公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種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及時、準確、客觀地向公眾發布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和某些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迅速啟動各項應急預案,提高政府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

  第十五條  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努力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

  第四章  實行科學民主決策

  第十六條  市政府及其部門要健全公眾參與、專家咨詢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不斷優化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第十七條  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預算、經濟調控和改革開放的政策措施、社會管理事務、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重大項目等決策意見,由市政府全體會議或者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第十八條  市政府各部門提請市政府討論決定的重大決策建議,必須深入調查研究,以基礎性、戰略性研究或發展規劃為依據,經過專家或研究、咨詢機構的論證評估或法律法規分析;涉及相關部門的,應充分協商;涉及區縣的,應事先征求意見;涉及社會公共利益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應當通過社會公示或聽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和建議。

  第十九條  市政府在做出重大決策前,根據需要可通過多種形式,聽取民主黨派、群眾團體、專家學者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第二十條  各區縣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必須堅決貫徹落實市政府的重大決策。市政府辦公廳要及時跟蹤和反饋執行情況,加強督促檢查,確保政令暢通。

  第五章  堅持依法行政來

  第二十一條  市政府及其部門要堅持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行使行政權力,強化政府責任,規范行政行為,切實做到依法辦事、嚴格執法,及時發現并糾正違反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的行政行為。

  第二十二條  市政府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按照法定程序,適時提出地方性法規草案,制定、修改或廢止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提高法規草案、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的質量。來

  第二十三條  市政府發布的政府規章和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審議的地方性法規草案,由市政府法制機構審查或組織起草,經市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審議決定。市政府規章的立法解釋工作由市政府法制機構負責。

  第二十四條  各區縣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必須符合憲法、法律、法規、規章,符合國家的方針政策和省、市政府的有關規定,不得超越區縣政府或市政府部門的職權范圍。涉及兩個以上區縣政府或者市政府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應與有關區縣政府或者市政府部門聯合制定規范性文件,或者報請市政府制定規范性文件。市政府各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應當報市政府法制機構審查并定期向市政府報告。

  第二十五條  建立健全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市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及時報送國務院、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和市人大常委會備案;市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應當及時報送省政府和市人大常委會備案。各區縣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應當自發布之日起三十日內報送市政府備案。市政府法制機構負責規范性文件的備案登記和審查工作。審查中發現規范性文件與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規范性文件相抵觸,不符合法定權限和程序,或者規范性文件之間相互矛盾的,由市政府法制機構告知及時自行糾正;逾期不糾正的,報請市政府責令修改或者予以撤銷。

  第二十六條  按照行政執法與經濟利益脫鉤、與責任掛鉤和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加強執法機關執法協調,大力推進綜合執法,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體制。嚴格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第六章  推進政務公開

  第二十七條  加快推進政務公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除涉及國家機密、商業秘密等秘密事項外,市政府及其部門和各區縣政府的文件、所掌握的政府信息應當通過有效途徑向社會公開。凡涉及群眾切身利益、需要群眾廣泛知曉的事項以及法律和市政府需要公開的其他事項,均應通過政府網站、政府公報、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方式,依法、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公布。來

  第二十八條  市政府全體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和以市政府名義召開的全市性會議,可根據會議內容,邀請新聞媒體旁聽。會議討論決定事項的報道,由市政府辦公廳審核后,報市政府秘書長同意,重大事項的報道須請示市長同意。

  第二十九條  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新聞發言人應當及時發布重要政務新聞,通報市政府對重大事項、突發性事件、社會關注熱點問題的處理情況等。市政府新聞發言人發布新聞,須經市政府秘書長批準,涉及重要事項須報市長或負責常務工作的副市長批準。

  第三十條  市政府及其部門要進一步推進電子政務建設。鞏固完善行政權力陽光運行機制,形成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系統。辦好“中國•南京”政府門戶網站,提供更多的網上查詢、網上辦理和網上便民服務項目。

  第七章  健全監督制度來

  第三十一條  市政府要自覺接受上級政府和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依法向其報告工作、接受質詢、備案行政法規,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自覺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及時通報重要工作情況,虛心聽取意見和建議,認真辦理提案。

  第三十二條  市政府各部門要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接受司法機關實施的監督,同時要自覺接受監察、審計等部門的監督。對監督中發現的問題,要認真查處和整改并向市政府報告。

  第三十三條  市政府及其部門要嚴格執行行政復議法和規章備案制度,及時撤銷或修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

  第三十四條  市政府及其部門要自覺接受新聞輿論和群眾的監督,高度重視人民群眾來信來訪,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制度,確保信訪渠道暢通。市政府領導同志及各部門負責人要親自閱批重要的群眾來信和新聞媒體等反映的問題,并認真督促解決。

  第三十五條  各區縣政府及基層行政部門有權對市政府及其部門的工作提出批評意見和建議。市政府及其部門對區縣政府和基層行政部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應認真研究,并結合工作實際予以采納。

  第三十六條  市政府及其部門要推行行政問責制度和績效管理制度,明確問責范圍,規范問責程序,嚴格責任追究,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