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2頁
摘要:該文通過工程實例,簡要介紹了停車場市政水源確定、室外給水、排水、消防和室內給排水和消防的設計,并對停車場室外給水管網布置及運用檢修庫虹吸雨水排放做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軌道交通停車場;給排水;消防;上海
前言
全國各城市的軌道交通項目建設正方興未艾,基本上每一條線路都設有停車場或車輛段,而停車場及車輛段的占地面積都較大,從十幾公頃至二三十公頃不等,給排水工程的造價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合理地設計停車場的給排水是非常值得重視的。筆者就上海軌道交通8號線浦江鎮停車場給排水設計進行簡要介紹并對給水接管需注意的問題及運用檢修庫雨水設計與大家做個探討。
上海軌道交通8號線浦江鎮停車場位于浦江鎮的三魯公路西側,浦星公路東側,東塔高速公路北側,七一河以南。場地從西側主門衛至東側次門衛,直線距離約1.6 km,南北向最大直線距離約250 m,總用地面積約20 hm 2。東西向中間有牛腸津及吳家東浜二處河道將場地分隔成三段。場內設有運用檢修庫(含工程車庫、綜合維修工區、物資分庫等)、洗車庫、信號樓、綜合辦公樓等建筑。給排水設計包括停車場室外給排水、消防設計以及停車場內各建筑室內給排水、消防設計等。
1 室外給水
1.1 水源確定
根據物探報告提供的資料,停車場給水水源接自市政給水管,設計一路水源從浦星路市政給水管道上接管,另一路水源從三魯公路市政給水管道上接管。二路管道在停車場內構成環狀,在進入停車場的每根進水管上均設置水表、檢修閥及防污隔斷閥。生活、生產給水枝狀布置,并根據要求加壓。
1.2 水量及水壓
停車場或車輛段的用水量需根據生產工藝、最大班人數以及建筑物等級分別確定生產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及室內外消防用水量。
1.2.1 生產生活用水量
?。?)工作人員生活用水量按50L/班·人計,小時變化系數為2.0。
?。?)生產設備用水量按所選設備、生產工藝的要求確定。
(3)道路澆灑水量按1.5 L/m 2計,每天一次。
?。?)綠化用水按1.5 L/m 2計,每天一次。
(5)未預見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計。
1.2.2 消防用水量
停車場室內消火栓用水量按15 L/s計,火災延續時間為2 h,自動噴淋系統用水量按21 L/s計,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為30 L/s。
當地市政給水管壓力按0.15 M Pa考慮。當生活、生產用水壓力不足時,采用加壓供水方式。停車場的建筑大多為一、二層建筑,可充分利用市政管網壓力進行供水,對于綜合樓建筑,市政管網壓力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的,則采用局部加壓的形式。市政水壓能滿足該工程室外消防水壓要求,室外消火栓采用低壓給水系統,室外采用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布置間距不大于120 m。
1.3 管網布置
參考一些已建停車場或已設計停車場,有的采用生活生產用水與消防用水完全分開的形式;有的采用生活生產用水與消防用水合用的形式。應該說,前一種方式在用水計量上給自來水公司管理帶
浦江鎮停車場初步設計供水方式采用室外生活生產給水與消防給水合用的環狀管網。在施工圖階段,自來水公司不同意生活生產合用管形式。設計人員仔細查閱了相關資料,雖然設計消防流量大于生活小時流量,但設計生活小時流量仍然在所設消防水表的計量范圍之內,在分界流量與最小流量之間,從理論上,這樣的設計并無不妥。但從滿足自來水公司管理要求出發,停車場室外給水管網還是采用了生活生產用水與消防用水完全分開的形式,分別設生活水表和消防水表。停車場內各建筑均在室外獨立設置水表井和設檢修閥。室外消防給水系統形成環狀布置,形成獨立的安全可靠供水系統,并按要求設置閥門井、消火栓等設施。
2 室外排水
2.1 排水量標準
停車場排水量包含生活排水量、生產廢水量及雨水排水。浦江鎮停車場被南北向的牛腸津及吳家東浜二處河道將場地分隔成三段,設計將地塊以牛腸津為界分為東西二部分。周邊與市政雨污水排水系統距離較遠,根據場地情況,擬對生活污水、生產廢水和雨水采用分流制收集和排放。
停車場的排水量標準為:
工作人員生活排水量按用水量的90%~95%計。
消防廢水量、沖洗廢水量與其用水量相同。
生產車間的排水量與用水量相同。
雨水按暴雨重現期4 a一遇計,集水時間以10~15 m in計。
2.2 排水系統布置
2.2.1 生活污水系統
生活污水主要來自車輛段的各辦公房屋,污水性質主要為生活糞便污水、洗浴廢水、廚房廢水和一般性辦公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收集后采用污水泵提升至三魯公路市政污水管排放。
2.2.2 生產廢水系統
生產廢水主要來自洗車庫,產生于洗車庫車體外皮洗刷。主要污染物為懸浮固體、少量油、油漆、弱堿性洗滌劑等,采用調節沉淀、隔油、氣浮、過濾,處理達標后,排入停車場污水系統。生產廢水處理站總處理能力為5 m 3/h,近期每日運行6 h,遠期每日運行12 h。
運用庫排水含有微量油,采用礦油分離器處理后,就近排入牛腸津。
2.2.3 雨水系統
雨水系統分東西場地。牛腸津以東納入新建東區雨水泵站,雨水泵井直徑φ10 m,井深8 m,內設三臺主泵一臺小泵,主泵二用一備,雨水提升后就近排入牛腸津。牛腸津以西原總體設計將吳家東浜填埋,雨水設計以倒虹吸形式匯入東區雨水泵站。后接到該地區水系調整報告,吳家東浜河道必須保留,雨水設計遂進行了變更,以吳家東浜為界,兩側埋管,重力流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