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城市規劃師相關知識模擬題

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6頁


第41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提示:道路平面設計的主要內容是根據路線的大致走向和橫斷面,在滿足行車技術要求的情況下,結合自然地理條件與現狀,考慮建筑布局要求,因地因路制宜地確定路線的具體方向;選定合適平曲線半徑,合理解決路線轉折點之間的曲線銜接;論證設置必要的超高、加寬和緩和路段;驗算必須保證的行車視距;并在路幅內合理布置沿路線車行道、人行道、綠化帶、分隔帶以及其他公用設施等。


考點:
第一章  城市道路規劃設計     ☆☆☆考點13:道路平面設計的內容;
    根據道路的大致走向和橫斷面,在滿足行車技術要求的情況下,結合自然地理條件與現狀,考慮建筑布置要求,因地制宜地確定路線的具體方向;選定合適平曲線半徑,合理解決轉折點之間的曲線銜接;設置必要的超高、加寬和緩和段;驗算必須保證的行車視距;并在路幅內合理布置沿路線車行道、人行道、綠帶、分隔帶以及其它公用設施等。


第42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提示:電力線距建筑至少1.2m,電訊與電力線之間至少1.5m,電訊線與給水管至少1.5m,給水管半徑 0.3m,以上三種管線需要最少寬度即 1.2+1.5+1.5+0.3=4.5m,加上綠化和路燈等最小占地1.5m,人行道寬度共需要6m左右。


考點:
第一章  城市道路規劃設計   ☆☆☆☆考點8:人行道設計;
    1.人行道寬度:取決于道路功能、沿街建筑性質、人流密度,以及在人行道上設置燈桿、電車架空線桿和綠化植樹帶,還有埋設地下管線等的要求。
    一條步行帶在城市道路上寬0.75m,生活性干道上采用0.85~1.0m;一條步行帶通行能力一般為800~1000人/h;城市主干道上,單側人行道步行帶條數,一般不宜少于6條,次干道不宜少于4條,住宅區不宜少于2條。
    從保障行道樹生長出發,人行道寬度應不小于5m,考慮地下埋設電力、電訊,給水管線所需最小寬度為4.5m,加上行道樹和路燈桿的最小占地寬度1.5m,則人行道總寬度至少6.0m。
    2.人行道布置:人行道應高于車道0.08~0.2m,多對稱布置在車行道兩側。


第43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提示:高速公路設置硬路肩主要是供特殊情況下臨時停車、避讓之用,應滿足車輛臨時停置的最小寬度要求,一般為2.5~3.0m。


考點:
第一章  城市道路規劃設計 ☆☆☆☆☆考點6:機動車道;
    1.車道寬度:寬度決定于車輛的車身寬度,以及車輛在橫向的安全距離。
    (1)車身寬度:大卡車2.5m;大客車2.6m;小汽車2.0m。
    (2)橫向安全距離:決定于車輛在行駛時擺動、偏移的寬度,以及車身與相鄰車道或人行道側在邊緣必要的安全間隙,同車速、路面質量、駕駛技術、交通秩序等因素有關。一般可取為1.0~1.4m。
    (3)車道寬度:一般城市主干路小型車道寬度選用3.5m;大型車車道或混合行駛車道選用3.75m;支路車道最窄不宜小于3m;供沿路邊??寇囕v的車道為2.5~3.0m。
    2.機動車道一個方向的通行能力:
    在多車道的情況下,彼此之間又無分隔帶,靠近道路中線的車道通行能力最高,而并列于其旁的車道,通行能力則依次逐條遞減。
    3.機動車道寬度:
    理論上等于所需要的車道數乘以一條車道所需寬度。根據設計交通量和車道的通行能力,先大致估計一下車道數,然后以行駛在該路上的主要車輛,按一定的交通組織方案考慮車輛在橫斷面上的組合方式,初步確定出機動車道寬度,由此,求出機動車道的總通行能力與要求通過的設計交通量相比較。如果兩者相適應,則此組合方式需要的總寬度即為設計的機動車道寬度。
    雙向車道數一般不宜超過4~6條;一般車行道兩個方向的車道數相等,車道總數為偶數,也可根據情況采用奇數;同一路線各段在城市中所處位置不同。機動車道寬度不應強求一致;根據各地城市道路建設經驗的規定:雙車道一般7.5~8.0m;三車道10.0~11.0m;四車道13.0~15.0m;六車道19.0~22.0m。


第44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提示:交叉口左轉車輛大于3~4輛時,應增辟左轉專用車道;右轉多于4輛時,應設右轉專用車道。


考點:
第一章  城市道路規劃設計 ☆☆☆☆☆考點19:平面交叉;
    1.形式:十字形交叉口,X字形交叉口,T字形交叉口,錯位交叉口,Y字形交叉口,復合交叉。
    2.消滅交叉口沖突點的方法:渠化交通、交通管制、立體交叉。
    3.交通組織要求與內容:
    a.要求:確保行人和車輛安全,使車流和人流受到最小阻礙,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適應各道路的交通流量要求。另外還要考慮與地下管線、綠化、照明、排水及交叉口建筑的配合協調等。
    b.內容:選擇交叉口類型及其設計;確定視距三角形和交叉口紅線位置;交叉口交通管制和組織、位置、必要的設施;豎向設計。
    4.平面交叉口設計:
    視距三角形:由兩相交道路的停車視距在交叉口所組成的三角形。其最不利情況,即最靠右的第一條直行車道與相交道路最靠中的一條車道所構成的三角形。視距三角形內不得有阻擋駕駛人員的視線物體存在。
    交叉口轉角半徑:根據道路性質、橫斷面形式、車速來確定。一般城市道路主干路轉角半徑為15~25m,次干路8~10m,支路5~8m,單位出入口3~5m。
    人行橫道:設在轉角曲線起點以內,其寬度一般為4~10m,停止線設在人行橫道線外側1~2m處。
    交叉口段寬:進口段長度一般50~75m,增拓段寬度應不小于3.0m;出口段長度一般20~40m,增拓段寬度應不小于3.0m。
    5.環形交叉口設計:
    環形交叉口中心島多采用圓形,也可采用橢圓形中心島,使長軸沿主干道方向。以交織方式完成直行同右轉車輛進出路口的行駛。環道上一般布置三條機動車道,同時設置一條專用非機動車道,寬度選擇18m左右比較適當。環道上行車速度按0.5倍路段設計行車速度。
    環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較低,一般不適用于快速路和主干道。

第45題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
提示:城市水源一旦遭到破壞,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將長期影響城市用水供應。取水點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沿岸防護范圍不得堆放廢渣,不得設立有害物品倉庫、堆站,或裝卸垃圾、糞便和有毒物品的碼頭。


考點:
第一章  城市給水工程規劃   ☆☆☆☆考點16:地表水源的衛生保護;
    在飲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劃定一定地域(包括水域、陸域)作為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其水質不低于Ⅱ類標準。在一級保護區外劃定的水域和陸域為二級保護區,其水質不低于Ⅲ類標準。在二級保護區外劃定的水域和陸域為準保護區。
    取水點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一般將河流取水點上游1000m以內范圍河段劃為水源保護區,嚴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水廠生產區外圍10m范圍內不得設置生活居住區、滲水廁所、滲水坑等。

第46題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
提示:燃氣輸配氣管網工程設施包含不同壓力等級的燃氣輸送管網、配氣管道。燃氣輸送管網采用中、高壓管道,配氣管為低壓管道。


考點:
第四章  城市燃氣工程規劃 ☆☆☆☆☆考點6:燃氣輸配設施布局;
    1.燃氣儲配站
    功能:貯存;混合;加壓。
    2.燃氣管道壓力等級
    城市燃氣輸配管道的壓力可分為5級,具體為:
    (1)高壓燃氣管道        A0.8<P≤1.6(MPa)                B 0.4<P≤0.4(MPa)
    (2)中壓燃氣管道        A0.2<P≤0.4(MPa)                B 0.005<P≤0.2(MPa)
    (3)低壓燃氣管道   P≤0.005(MPa)
    天然氣長輸管線的壓力分3級;一級:P≤1.6(MPa),二級:1.6<P<0.4(MPa),三級:P≥4.0(MPa)。
    3.調壓站
    供氣半徑以0.5km為宜,布置盡量靠近負荷中心,避開人流量大的地區,周圍有必要的防護距離。
    4.液化石油氣瓶裝供應站
    瓶裝供應站供氣規模以5000~7000戶為宜,不超過10000戶。實瓶存量一般按計算月平均日銷售量的1.5倍計;空瓶按1倍計;總貯量不超過10m3。供應半徑一般不宜超過0.5~1.0km;與民用建筑保持10m以上距離,與重要公共建筑保持20m以上距離。


第47題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
提示:環狀給水管的供水安全可靠性好。


考點:
第一章  城市給水工程規劃   ☆☆☆☆考點13:給水管網布局原則;
    1.給水管:重力管、壓力管。
    2.給水管網技術指標:干管管徑一般200mm以上,配水管管徑一般至少100mm,消防用水配水管管徑應大于150mm,接戶管管徑不宜小于20mm。
    3.給水管網布置形式:樹狀網和環狀網。市中心宜采用環狀網,郊區或次要地區則布置成樹狀。近期采用樹狀網,遠期逐步增設管線結構成環狀網。
    4.布置原則:安全可靠,投資節約。
    干管位置盡可能布置在兩側用水量較大的道路上,以減少配水管數量。平行的干管間距為500~800m,連通管間距為800~1000m。


第48題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
提示:廢物箱是設置在公共活動空間的供人們扔垃圾的容器,為方便市民使用,控制一定間隔距離,居民住區內主要道路按100m設置。


考點:
第七章  城市環境衛生設施工程規劃   ☆☆☆☆考點8:廢棄物處理;
    廢物箱設計應注意美觀、衛生、耐用、并防雨、阻燃。間隔:商業大街:25~50m;交通干道:50~80m;一般道路:80~100m;居住區主要道路:100m。
    垃圾管道在低層和多層住宅不宜設置,高層住宅可以,但要注意衛生防護及清潔,其有效斷面應大于等于0.6m×0.6m。
    生活垃圾收集點的服務半徑一般不應超過70m。垃圾壓縮站服務半徑以500m左右為宜,四周距住宅至少8~10m。垃圾轉運站要盡可能靠近服務區域中心或產生垃圾最多的地方,交通要便利,作業區布置在主導風向的下風向。
    垃圾填埋場填埋完工后,至少3年內(即不穩定期)封場監測,不準使用。達到安全期后不能作為工廠、住宅、公共服務、商業等建筑用地,可作為綠化用地、造地種田、人造景園、堆肥場、無機類物質堆放場等。
    環境衛生汽車停車場用地可按每輛大型車用地面積不少于200㎡計算。通往環境衛生設施的通道寬不小于4m,作業點回車面積至少12m×12m。

第49題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
提示:埋填場填埋完工后,至少3年內封場監測,不準使用。經鑒定達到安全期時方可使用,可作綠化用地、造地種田、人造景園、堆肥場、無機類物質堆放場等。


考點:
第七章  城市環境衛生設施工程規劃   ☆☆☆☆考點6:城市固體廢物處理;
    處理的總原則:應先考慮減量化、資源化,減少資源消耗和加速資源循環,后考慮加速物質循環,而對最后可能要殘留的物質,進行最終無害化處理。
    基本處理方法有:自然堆放、土地填埋、堆肥化、焚燒、熱解等。
    埋填處理是各國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也是我國城市處理固體廢棄物的主要途徑和首選方法。
    固體廢物可選擇堆肥化,體積可縮減至原來的50%~70%,而且投資較低,無害化,產品可以用作肥料。
    焚燒可以達到減容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目的,用于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污泥、危險固體廢物等。能迅速而大幅度地減少容積,體積可減少85%~95%,質量減少70%~80%;可以有效地消防有害病菌和有害物質;所產生的能量可以供熱、發電;占地面積小,選址靈活。不足之處是投資和運行管理費用高,管理操作要求高,對廢物有一定的熱值要求。
    垃圾處理方法的選擇應達到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目標。我國目前填埋占70%,堆肥20%,焚燒及其他占10%。


第50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提示:戰時留城人口一般占城市總人口的30%~40%,人均1.5m2的人防工程面積。


考點:
第八章  城市防災系統工程規劃     ☆☆☆考點9:防空工程建設標準;
    總面積:戰時留市人口約占城市總人口的30%~40%,按人均1.5㎡的人防工程面積標準,推算出城市所需的人防工程面積。
    居住區人防工程:成片居住區內應按總建筑面積的2%設置防空工程,或按地面建筑總投資的6%左右進行安排。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