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城市規劃師相關知識模擬題

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6頁


答案:

第1題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
雙聯式低層住宅的特點是:每戶三面臨空,平面組合較靈活,采光、通風好,比獨立式住宅節約一面山墻和一側院子,減少市政設施的投資。


考點:
第一章  各類建筑的功能組合       ☆☆考點5:雙聯式;
    兩個獨院式并聯在一起,平面組合靈活,采光通風好。墻體比獨院式建筑可省一些,市政設施投資也省一些。

第2題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
H-前幢建筑檐口至地面高度。

考點:
第二章  建筑場地條件分析及設計要求 ☆☆☆☆☆考點9:建筑布局;
    1.功能分區
    功能分區就是確定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位置。應根據項目的生產流程、使用的先后順序、相互之間的聯系緊密程序等要求來確定,要充分結合自然地形和場地形狀,合理使用土地。
    2.建筑間距
    影響建筑間距確定的主要因素有:日照、通風、防火、防噪、衛生和通行通道、工程設施布置、抗震要求。要求查閱《民用建筑設計通則》、《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劃》及《民用建筑防火設計規范》。
    3.建筑布局方式
    (1)與場地的地形起伏、形狀取得適宜的關系;
    (2)要充分結合總體的功能分區和交通流線組織;
    (3)具有建筑形體組合的整體觀念,在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求統一;
    (4)注意建筑組群的性格特點要求;
    (5)注意運用對比和諧手法。
    建筑布局的方式從形體組合的關系上分有集中式、分散式和組群式;從組合手法來分;有規整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4.外部空間設計
    (1)外部空間的類型,以人的視覺感受為依據,外部空間可以劃分為開敞空間、圍合空間和封閉空間,此時形成的人的視線與界面分別構成18°、45°、45°以上的視角。
    (2)外部空間的處理手法分別有:對比與變化、滲透與層次、比例與尺度、均衡與穩定、空間序列等。


第3題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
D中機動車通行最大坡度為8%。


考點:
第二章  建筑場地條件分析及設計要求 ☆☆☆☆☆考點10:豎向設計;
    1.選擇場地平整方式和地面連接形式
    場地的平整方式主要有3種,即平坡式(<3%)、臺階式(>8%)和混合式。不同高程地面的分隔可采用一級或多級組合的擋土墻、護坡、自然土坡等,其交通聯系可以用臺階、坡道、架空廊等形式解決。在確定場地平整方式和地面連接形式時,必須考慮盡量減少土石方工程量。
    2.確定場地地坪、道路及建筑的標高
    確定設計標高,必須根據用地的地質條件,結合建筑的錯層等使用要求和基礎情況,并考慮道路,管線的敷設技術要求,以及地面排水的要求等因素,本著減少土石方量的原則來進行。
    3.擬定場地排水方案
    應根據場地的地形特點劃分場地的分水線和匯水區域,合理設置場地的排水設施(明溝或暗管),做出場地的排水組織方案。其中還應特別注意防洪、防山洪的要求。
    4.土石方平衡
    計算場地的挖方和填方量,使挖方、填方接近平衡,且土石方工程總是達到最小。

第4題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
D在城市一般建設地區可不計入建筑控制高度。


考點:
第二章  建筑場地條件分析及設計要求 ☆☆☆☆☆考點7:城市規劃對設計的要求;
    1.用地范圍及界限
    掌握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上劃定的幾條控制線:道路中心線、道路紅線、綠化控制線、用地界線、建筑控制線等的含義。
    2.與城市道路的關系
    基地應與道路紅線相連接,否則應設通路與道路紅線相連接。基地與道路紅線連接時,一般以退道路紅線一定距離為建筑控制線。建筑物一般均不超過建筑控制線建造。屬于公益上需要的建筑物和臨時建筑物,經當地規劃主管部門批準,可突入道路紅線建造。建筑物的臺階、平臺、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礎,除基地內連接城市管線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線,均不得突入道路紅線。
    3.場地出入口
    車流量較多的基地,其通路連接城市道路的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距離,自道路紅線交點起不應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過街人行道最邊緣不應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點不應小于10m;距公園、學校、兒童及殘疾人等建筑物的出入口不應小于20m。人員密集的建筑基地執行當地規劃部門的條例和有關專項建筑設計規范。
    4.建筑限高
    當城市總體規劃有要求時,應按規劃要求限制高度;市、區中心臨街建筑物、航空港、電臺、電信、微波通信等周圍的建筑物,應按有關凈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在城市一般建設地區的局部突出屋面的樓梯間、電梯機房、水箱間、煙囪等,可不計入建筑控制高度,但應符合城市規劃實施條件的規定。
    5.停車場車位數量
    按建筑規模及規劃部門要求設置相應面積。
    6.指標控制
    建筑強度方面的指標包括容積率、建筑密度、總建筑面積等。環境質量方面的量化指標主要包括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口凈密度、人口密度等。
    7.場地總平面設計
    是對建設項目諸多內容的總體安排與統籌,應充分考慮其使用功能和要求,建設地區的自然與人工環境以及經濟技術的合理性因素,對場地的功能分區、交通流線、建筑組合、綠化與環境設施布置,以及環境保護做出合理的安排,使之成為統一有機整體。


第5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建設準備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工作:⑴征地、搬遷、平整場地;⑵選定施工單位、簽定合同;⑶完成“七通一平”;⑷組織主要設備及材料定貨;⑸熟悉施工圖紙,進行現場準備;⑹編制施工組織設計。


考點:
第三章  建設程序及設計階段       ☆☆考點11:建設準備工作;
    1.征地、拆遷、平整土地。
    2.選定施工單位,簽訂合同。
    3.完成“七通一平”。
    4.組織主要設備及材料訂貨。
    5.熟悉施工圖紙,進行現場準備。
    6.編制施工組織設計。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