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
1、城鎮化概念
城鎮化也可以稱為城市化,城鎮化一般簡單地釋義為農業人口及土地向非農業的城市化轉化的現象及過程,具體的分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人口職業的轉變。即由農業轉變為非農業的第二、第三產業,表現為農業人口不斷減少,非農業人口不斷增加;
(2)產業結構的轉變。工業革命后,工業不斷發展,第二、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提高,第一產業的比重相對下降,工業化的發展也帶來農業生產的現代化,農村多余人口轉向城市的第二、第三產業;
(3)土地及地域空間的變化&&。農業用地轉化為非農業用地,由比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轉變為較集中成片的、密度較高的居住形式,從與自然環境接近的空間轉變為以人工環境為主的空間環境。
(4)生活方式的變化。由鄉村型向城市型的轉變。
2、城市規劃的自然、經濟和技術依據
自然環境條件:城市存在于自然地理環境中。自然環境條件與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的關系最為密切。它不僅影響城市的形成、發展和分布,而且影響城市的布局結構、城市景觀、城市各功能要素的用地配置及各項工程設施的建設,同時對城市居民的生產活動和社會生活方式也有很的影響。自然環境條件主要包括:地貌類型、地形坡度、地質條件與地基承載力、地震裂度;地下水埋深、流向、水質;江河湖泊的位置、水量、水位、水質、流向與流速、洪水淹沒狀況;風向、風速、氣溫、降水、日照等方面的狀況。這些是編制城市規劃的基礎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