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價業務受理及應注意的問題
1.明確雙方權利與義務
要簽定正式的估價合同,證明雙方權利、義務,以保證合作順利,減少爭議,同時也約定了估價師的任務和工作時限。
2.合理安排時間及人員
估價任務明確后,要根據估價任務的性質、標的的位置、特性、工作時間的緊迫程度,合理地安排時間和參與的估價師及其他工作人員,要保證估價人員有足夠的時間勘察現場及作出相應的市場調查,派出的工作人員一定要保證其獨立性,與項目本身沒有任何需要回避的緊密聯系。
3.保證估價質量
保證業務的質量是估價機構和估價師的生命線。在工作中,一定要把估價質量放在首位,把避免技術質量風險放在首位。要保證估價業務的質量,除了估價師自身的素質要保證外,機構本身的自檢、互檢、審閱、鑒發報告制度十分重要,具體經辦人、技術部門到機構負責人各個環節都要嚴把質量關。
4.適當提供相關附加(增值)業務
估價業務的服務內容不應該局限于提供估價報告,圍繞業務的相關經濟活動,估價師應發揮專業技術優勢,提供相關咨詢服務,或是發揮與國土、房產等管理部門較為熟悉、了解辦事程序的優勢,幫助代為辦理抵押登記,完善土地產權等手續。由于提供了這些相關的增值服務,一方面可以增加客戶對估價機構和估價師的認同,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相應的收入。
5.注意適應相關行業的要求(如審計)
估價報告的應用常常與其他經濟活動結合得十分緊密,&&因此,在出具估價報告時,要考慮相關行業的要求,做好銜接。例如:審計報告的基準日通常是月末,所以為企業會計處理而進行的土地評估的基準日也一般為月末。
6.注意適應國際規范
國際上很多國家均設有估價師制度,如亞洲的日本、韓國、歐洲的英國等,我國地產市場剛剛發育,土地估價起步更晚,而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擴對外開放,設立三資企業以及股份公司在海外上市等,都要求相應的估價報告送往國外并為國外所認可,因此估價報告已不僅限于國內使用,估價機構必須盡快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估價質量,以適應估價工作日益國際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