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對會計工作的空間和時間范圍以及核算內容與形式所作的規定,以保證會計核算的正常進行和會計信息的質量。根據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會計核算前提包括四個方面,即: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1)會計主體。會計主體又稱會計實體,是指會計所服務的特定單位。它為會計工作規定了活動的空間范圍。明確會計主體是組織會計核算工作的重要前提,據此可以劃清各會計主體的紹濟責任、經濟權限和經濟利益。
(2)持續經營。持續經營又稱繼續經營,是指在正常情況下,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將按照既定的目標持續不斷地經營下去,預計將來不會面臨破產清算。持續經營為會計工作的正常活動從時間上作出了限定。將持續經營作為會計核算前提,目的在于解決企業財產估價和費用分配等問題。
(3)會計分期。會計分期是指將會計主體持續不斷的生產經營活動分割為若干比較短的期間,分期考核會計主體的經營情況。會計期間一般以年度為標準,因此又稱為會計年度。會計年度可以按日歷年度,也可以按營業年度,我國現行會計制度采用日歷年度。會計分期的劃分,有利于企業及時結算賬目,編制會計報表;有利于及時反映企業經營情況的財務信息,能夠及時滿足企業內部加強經營管理及其他方面進行決策的需要。
(4)貨幣計量。貨幣計量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采用貨幣為計量單位,記錄、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在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是商品的一般等價物,是衡量商品價值的共同尺度,會計核算必然選擇貨幣作為核算的計量單位,以貨幣形式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貨幣計量以貨幣價值不變、幣值穩定為條件,在此基礎上,不同時點的資產價值才具有可比性,不同時間的收入和費用才能進行比較、計算,確定其經營成果,會計核算提供的會計信息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在現實經濟社會中,雖然幣值變動時有發生,但貨幣計量仍然是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