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土地報酬遞減規律與土地集約利用
一、土地報酬遞減規律的內涵
土地報酬遞減規律,是指在技術不變、其它要素不變的前提下,對相同面積的土地不斷追加某種要素的投人所帶來的報酬的增量(邊際報酬)遲早會出現下降。
這里的土地報酬,可以理解為土地產品的產量,體現了土地的生產力。為了考察勞動與土地等要素組合對土地報酬的影響,我們還需要考慮平均報酬及邊際報酬的變動趨勢和規律。各種類型的報酬定義如下:
?、倏倛蟪?,即總產量,可記為TP;②平均報酬:總報酬除以某種要素的投入量,可記為AP;③以勞動(L)為例(下同),邊際報酬,即對同一塊土地不斷追加某種要素的投入,最后一單位追加要素所帶來的總報酬的增量,可記為:MP=△TP/△L或dTP/dL,它是生產函數關于勞動上的一階偏導數。邊際報酬體現了土地的邊際生產力。
教材表2-1列出了在相同面積的土地上,勞動投入量的變動與農產品變動的關系。如果將上表中的數據轉換成圖形,可得到教材圖2—3中的三條曲線:總報酬曲線、平均報酬曲線和邊際報酬曲線。
二、土地報酬曲線之間的關系以及報酬三階段分析
1.總報酬曲線和邊際報酬曲線的關系
從幾何上說,邊際報酬等于總報酬曲線在各點切線的斜率(導數的幾何意義),邊際報酬最大的點對應總報酬曲線的點為拐點[轉向點]邊際報酬為零,此時總報酬最大。
2.總報酬曲線與平均報酬曲線的關系在幾何上,平均報酬等于總報酬曲線上每一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因此,當原點與總報酬曲線上某一點的連線恰好是總報酬曲線的切線時,斜率最大,從而平均報酬最高。
3.邊際報酬曲線與平均報酬曲線的關系當邊際報酬大于平均報酬時,平均報酬具有上升趨勢;當邊際報酬小于平均報酬時,平均報酬開始下降;當兩者相等時,平均報酬最高。根據總報酬、平均報酬和邊際報酬,我們可以將生產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平均報酬從上升轉為下降之前為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邊際報酬先升后降,勞動投入量達到一定量時達到最高點,與之相對應的點叫轉向點。在邊際報酬達到最高之前,總報酬曲線向下凸的一段是報酬遞增階段,其生產彈性大于1;從邊際報酬最高點起總報酬曲線開始向上凸出而進入報酬遞減階段,生產彈性自轉向點之后開始遞減,當邊際報酬曲線與平均報酬曲線相交時,邊際報酬與平均報酬相等,此后,邊際報酬低于平均報酬。
在第一階段,平均報酬處于遞增狀態,從而增加勞動投入能帶來總報酬更大比例的增長,因此在這個階段停止投入是不合理的,繼續勞動投人將使得勞動—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組合的生產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