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登記信息公開查詢的范圍
1)土地登記結果的查詢范圍
土地登記結果包括土地登記卡和宗地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依照《土地登記資料公開查詢辦法》的規定查詢。
2)原始登記資料的查詢范圍
原始登記資料包括土地權屬來源文件、土地登記申請書、地籍調查表和地籍圖。原始登記資料的查詢范圍如下:
?、偻恋貦嗬?、取得土地權利人同意的單位和個人有權查詢其土地權利范圍內的原始登記資料;
?、谕恋氐怯洿頇C構有權查詢與其代理業務直接相關的原始登記資料;
③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和紀檢監察部門有權查詢與調查、處理案件有關的原始登記資料。
3)特許登記資料查詢的限制
指涉及國家安全、軍事設施等保密單位的土地登記資料及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保密的土地登記資料。這類土地登記資料的查詢受到嚴格限制,不在公開查詢的范圍內。
?。?土地登記信息公開查詢的程序
1)申請
2)審查
重點審查:
?、偕暾埐樵兊耐恋卦诓辉诒镜怯泤^內;
?、诓樵兩暾埲颂峤坏淖C明文件是否齊全并合法有效;
?、凵暾埐樵儍热菔欠癯隽艘幎ú樵兊姆秶?;
④審查查詢內容是否違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3)查詢和鑒證
當查詢申請人要證明查詢結果的來源,表明查詢結果的權威性,以將此作為證明某一事實的證據以向有關方面提供,這就要求土地登記機關在查詢結果上蓋印鑒章,這種查詢通常叫做鑒證。
4)查詢收費
(3)土地登記公開查詢的方式
手工查詢、計算機查詢或手工查詢和計算機查詢并行的方式。
例題:土地登記的特點包括(?。┑?。
A.唯一性
B.完整性和連續性
C.統一性
D.強制性
答案:ABCD
4、土地權利制度建設
?。?)我國土地權利制度建設的指導思想
1)要實現土地權利設置的公平與效率;
2)要保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現階段我國的土地權利制度體系
我國現行的土地權利體系是由土地所有權體系和土地利用權體系組成。土地所有權包括國家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兩種。土地利用權并不是一個規范的法律概念,它不過是所有權以外的土地權利的總稱。我國目前的土地利用權的種類主要有:土地使用權和土地租賃權、土地抵押權、地役權、空間權、耕作權等土地他項權利。土地使用權是我國整個土地利用權體系的核心。土地使用權法律體系由兩方面構成,即國有土地使用權體系和集體土地使用權體系。
5、權屬爭議調處
?。?)土地權屬爭議的種類
1)國家所有者與集體所有者之間的權屬爭議;
2)集體所有者之間的權屬爭議;
3)國有使用者之間的權屬爭議;
4)集體使用者之間的權屬爭議;
5)國家所有者與集體使用者之間的權屬爭議。
?。?)土地權屬爭議調處的受理范圍和管轄
1)縣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受理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
2)設區的市、自治州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受理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
?、倏缈h級行政區域的;
②同級人民政府、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送的。
3)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受理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
①跨設區的市、自治州行政區域的;
?、跔幾h一方為中央國家機關或者其直屬單位,且涉及土地面積較的;
③爭議一方為軍隊,且涉及土地面積較的;
?、茉诒拘姓^域內有較影響的;
?、萃壢嗣裾临Y源部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送的。
4)國土資源部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
?、賴鴦赵航晦k的;
?、谠谌珖秶鷥扔兄赜绊懙?。
?。?)土地權屬爭議調處的程序
1)申請
?、偕暾堈{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a.申請人與爭議的土地有直接利害關系;
b.有明確的請求處理對象、具體的處理請求和事實根據。
?、诋斒氯松暾堈{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提交書面申請書和有關證據材料,并按照被申請人數提交副本。申請書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a.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郵政編碼、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職務;
b.請求的事項、事實和理由;
C.證人的姓名、工作單位、住址、郵政編碼。
2)受理
對申請人提出的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的申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進行審查,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見。認為應當受理的,在決定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在接到申請書副本之日起30日內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據材料。逾期不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案件的處理。
網校輔導:
為幫助參加考試的學員有效備考,環球職業教育在線組織權威師資特推出2009年土地估價師考試考前輔導班, 本次輔導包括考試所有五個科目。為更好服務學員,網校特派黑敬祥等老師參加了中國土地估價師協會組織的師資培訓班。
環球網校2009年土地估價師考試網上輔導根據考試科目共開設五門科目輔導:每科目設置精講班: 權威專家進行24小時免費在線答疑,學員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可隨時通過答疑室留言與專家探討學習。【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