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1.承載性與非生態利用性
建設用地從利用方式上看,是利用土地的承載功能,建造建筑物和構筑物,作為人們的生活場所、操作空間和工程載體,以及堆放場地,而不是利用土壤的生產功能。它與土壤肥力沒有關系。建設用地的這個特點,要求我們在選擇用地時,應盡可能將水土條件好的、可能生產出更多生物量的土地留作農業生產用地。建設用地可以利用水土條件相對較差、而承載功能符合要求的土地,從而使土地資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化,以發揮土地更的效益。
2.土地利用逆轉相對困難
一般說來,只要規劃允許,農業用地轉變為建設用地較為容易,但要使建設用地轉變為農用地,則較為困難。除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外,成本也相當高。建設用地的這個特點,要求在農用地轉變為建設用地時,一定要慎重行事,嚴格把關,不要輕易將農用地轉變為建設用地。
3.土地利用的集約性
農用地或未利用地變為建設用地后,就具有利用的高度集約性和資金的高密性,可以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就具體地段來說,它能引起地價的上升,有時可以上漲幾十倍、幾倍、上百倍。人們熱衷于將農用地轉變為建設用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為了保護農用地實現政府綜合效益,限制農用地轉變為建設用地,世界各國都采取了嚴格的控制措施。國外將農用地轉變為建設用地要經過政府的許可,有的還通過購買的方式取得土地的發展權。
4.區位選擇的重要性
在建設用地的選擇中,區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道路的位置決定著商業服務中心的布局。但區位具有相對性,一是對一種類型的用地來說是優越的區位,對另外一種用地來說則不一定。如臨街的土地對商業來說是很好的區位,而對居住用地來說則不一定是優越的區位。二是區位的優劣可以隨著周圍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經濟活動對于區位本身的影響是巨的。如交通站點的變遷對周圍土地的影響就是典型的例子。
5.無限性與再生性
由于建設及經濟發展的需要,建設用地占用土地,對農業構成了巨的威脅。建設用地的無限延伸,而土地的供應卻是有限的,這就迫使我們要慎重考慮如何更加有效地以有限的供應去滿足無限的需求。建設用地的再生性是指建設用地能夠從現有的建設用地即存量建設用地中經過再開發重新獲得。充分發揮和利用建設用地的再生性,能使人們在不斷開發存量建設用地的過程中,獲得越來越多的操作場所和建筑空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6.空間性與實體性
建設用地是整個建筑工程的一部分,建設用地的空間立體利用對于高效利用土地、節約用地,都是很有成效的。
建設用地的實體性是指建設用地具有固定的形狀,是一個工程實體,一旦形成就能直接為人類建設活動服務。建設用地的實體性是通過“營造結果”形成多種具有固定形狀的工程實體如建筑物、道路、機場等。
例題:下列不屬于建設用地的特點的是()。
A.承載性與非生態利用性
B.土地利用逆轉相對容易
C.土地利用的集約性
D.無限性與再生性
答案:B
解析:建設用地的特點中,土地利用逆轉相對困難。
網校輔導:
為幫助參加考試的學員有效備考,環球職業教育在線組織權威師資特推出2009年土地估價師考試考前輔導班, 本次輔導包括考試所有五個科目。為更好服務學員,網校特派黑敬祥等老師參加了中國土地估價師協會組織的師資培訓班。
環球網校2009年土地估價師考試網上輔導根據考試科目共開設五門科目輔導:每科目設置精講班: 權威專家進行24小時免費在線答疑,學員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可隨時通過答疑室留言與專家探討學習。【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