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合同法》違約損失的賠償

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我國《合同法》第114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第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這些規定表明,當事人在對方違約時要求賠償損失有三種方式:一是約定違約金,即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的情況向對方支付相應的違約金。在建筑合同中工期延誤損害賠償就屬于違約金的一種方式。二是約定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這種方法在建筑合同中運用最多,例如FIDIC合同條件的第63條和第69條分別規定了承包商違約和業主違約情況下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辦法。第三種是按法律規定確定損失賠償辦法。這就是《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的辦法,主要用于沒有合同約定的情況下確定損失賠償額。同時該條也確立了違約損失賠償的一般原則。 來
  目前,我國現行《合同法》對違約損失賠償采用了完全賠償原則,即違約方對與受害人因違約行為所遭受的全部損失應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完全賠償原則的立法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使違約受害人恢復到合同正常履行所能達到的狀態。這一方面要求給予受害人充分的賠償,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主要指利潤);另一方面也不支持讓違約人承擔懲罰性的違約責任。因此在《合同法》上載明了相關規定:《合同法》113條規定,違約損失賠償“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第114條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這些規定反映了這一立法精神。  
  在具體適用法律確定違約損失賠償額的時候,有下列規則值得注意:(一)主觀推測的損害不能獲得賠償;(二)賠償辦法不能導致經濟浪費;(三)受損害方本來就不能履行時不能要求賠償。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