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5 共1頁
1.物業管理法律關系是指物業管理法規調整物業管理( )時所形成的相關主體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A.社會關系
B.社會行為
C.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
D.利益關系
標準答案: c
解 析:物業管理法律關系是指物業管理法規調整物業管理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時所形成的相關主體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2.有關所有權權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非法占有不屬于所有權權能
B.收益指基于物的自然屬性而產生的收益
C.所有權具有排除他人干涉的消極權能
D.所有權諸權項中,處分權是所有權的靈魂,而使用權則是所有權的最終體現
標準答案: c
解 析::(二)所有權的權能
1.占有:指對物的控制,可分為所有人占有和非所有人占有,后者又可分為合法占有和非法占有。
2.使用:指依物的通常用法而加以利用。它由物的使用價值所決定,還取決于科技發展的程度和人們的認識水平。
3.收益:指收取物的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獲取經濟上的利益。天然孳息是基于物的自然屬性而產生的收益,如母雞生蛋、果實和樹枝脫離。法定孳息是基于法律規定而產生的收益,如存款得到利息,租房得到租金。
4.處分:是指對物進行事實上或法律上的處置,即決定物在事實上或法律上的命運。其中前者是指對物予以有形的變更或毀損物的本體,后者如所有權轉移或設定用益物權、擔保物權。
上述諸權項中,使用權是所有權的靈魂,而處分權則是所有權的最終體現。
由于上述權能的存在,特別是使用權的存在,為所有權與其權能的分離提供了可能;隨著經濟的發展,法律上遂從以所有為中心轉變到以利用為中心。
除此之外,所有權還具有排除他人干涉的消極權能。
3.北京某物業公司現有在冊員工260人,其中離開本單位仍保留勞動關系的職工10人,另有借用的外單位人員10人和再就業的離退休人員10人。按2001年建設部住宅與房地產業司物業管理行業一次性調查的相關指標解釋,該企業從業人員數是( )人。
A.250
B.260
C.270
D.280
標準答案: c
解 析:企業從業人員:指在物業管理企業中工作,取得工資或其他形式的勞動報酬的全部人員。包括:在崗職工、再就業的離退休人員、在企業中工作的外方人員和港澳臺方人員、兼職人員、借用的外單位人員和第二職業者。不包括離開本單位仍保留勞動關系的職工。
260-10離開本單位仍保留勞動關系的職工+10借用的外單位人員+10再就業的離退休人員
4. 物業管理中保險公司的選擇第一位要考慮的是( )。
A.保險費
B.工作效率
C.公司實力
D.服務態度
標準答案: c
解 析:保險公司的實力是第一位要考慮的。因為對投保人來說,重要的是一旦發生損失,保險人能否得到足額的補償。
5.某公司管理技術人員85人中,研究生4人,本科生23人,大專生39人。本科及以上人員的結構相對指標是( )。
A.0.32
B.31.76%
C.85:27
D.27:85
標準答案: b
解 析:結構相對指標,各組總量與總體量之比率,說明各組在總體中的比重。用百分數表示(23+4)/85*100%=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