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很多企業抓質量工作,為什么總抓不出成效?原因其實很簡單:治標不治本。現實中,我們都知道抓產品質量的重要性,一些企業也確實下了較大的力氣來抓,但是,十有八九的做法是治標不治本。有的企業強調“以罰代管”,即在產品質量出了問題后,對有關部門的責任人進行處罰,希望通過殺一儆百,發揮威懾作用。有的企業片面地認為,抓產品的質量只是制造部門的事情,產品出了質量事故,追究責任只能追究制造部門的人員。事實證明,這樣的認識是偏頗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抓產品的質量工作,必須從根本上抓起,治標更要治本:
一、建立一把手質量負責制
質量問題,說到底是一個關乎企業生死的戰略問題。一家企業要長久生存下去,產品的質量可靠、有保證,是最基本的前提。很多企業很奇怪,天天喊抓質量工作,但是,| 企業的一把手必須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并通過言傳身教讓全體員工都要有全面質量管理意識。因為企業管理干部對待一項工作的態度,通常取決一把手對它的態度;同理,普通員工的態度,| 二、制定嚴格的質量管理標準
產品質量沒有抓不好的,關鍵是看企業舍得花多大力氣、進行多大的投入。從經營的角度考慮,企業不可能不計成本來強調產品的質量,這就有一個度的問題,即堅持什么標準的問題。
企業對質量管理的標準,應該宜高不宜低,宜嚴不宜松,即企業的質量標準,應該高于國家、行業所規定的標準。因為企業的質量工作的開展,在標準定下來之后,必須經歷多個層級傳遞,首先是高層,然后是質量主管部門,然后是采購、研發、制造等部門,再往下是生產車間、班組、生產線上的工人,按照傳遞效能遞減的規律,如果最初的標準不高,在經歷層層遞減之后,最終達到的可能是一個很低的標準,而各種低標準重疊到一起,就會釀成質量事故。
目前,大多數先進企業都采用了質量管理體系,包括管理職責、| 三、加強質量管理的過程控制
很多企業平時不重視質量管理過程中的控制,比如對員工進行質量知識的培訓、原材料采購的把關、技術研發的把關、制造現場管理的把關,而是熱衷于以罰代管,在出現質量事故后對有關責任人進行“秋后算賬”,| 加強質量管理的過程控制,不單是在產品的制造過程加強質量控制,而是要將此延伸到制造的上下游環節。比如對原材料采購、技術研發、物流、售后服務等環節進行控制。| 企業采用一項新技術,必須小心翼翼地對產品質量進行藥物研發上的“臨床實驗”。拿家電來講,電磁兼容、聲學指標的測試,高溫、高濕、冷凍、跌落等環境可靠性試驗絕對不能少。一個產品正式推向市場前,最初的試產和內部員工試用,然后是小批量跟蹤試銷以及隨后較大規模區域市場投放,這幾個步驟是不能任意刪減的,這個刻板的“教條”,是杜絕產品出現質量事故的鐵的原則。
一個具有遠大理想與目標的企業,| 四、強化質量管理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