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實施影響方面
有效市場理論認為,會計政策的改變并不影響企業的現金流量,因而企業的市場價值也不會受影響。但事實證明,會計政策及其變化會首先影響管理者,管理者很可能改變企業的實際經營策略,從而影響企業價值。而且,如果這些改變是不利的,并影響到投資者,那么投資者可能通過股東大會等施加壓力。這說明,會計政策的改變雖然不影響企業現金流量,但對企業還是會產生經濟后果的。
以開發銀行為例,若實施新會計準則將對財務狀況產生以下影響,這種影響會使管理層進行不同的經營決策。
1.從總體上看,由于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開發銀行按國際會計準則編制的年報數據結果可視同為實施新會計準則的結果,與原國內準則比較,年報利潤每年都要調高,主要原因在于準備金政策不同。按年報數據結果,貸款凈額增加,企業價值提高。
2.在資產分類及公允價值影響方面,由于開發銀行絕大部分資產是貸款,可按攤余成本核算,交易性資產僅占0.1%,主要是國債和少量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變動對開發銀行總體的資產負債及收益影響不大。
(四)信息披露方面
由于金融工具日益復雜且形式多樣,為使投資者更多地了解金融工具風險和收益,新會計準則一方面將衍生工具等從表外拿到表內,另一方面專門制訂了金融工具列報準則,要求企業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更多的非財務信息,包括風險管理或投資策略的說明,估值技術中的相關假設(如提前還款率、預計信用損失率、折現率等),金融工具信用風險、市場風險、貨幣風險信息及與敏感性分析相關的信息等等。總之,金融工具列報準則的規定,將使銀行風險管理流程、內部控制流程等透明化、公開化,所以財務報告已不僅僅是披露財務數據,重要的是披露銀行相應的內部管理手段和流程,整個財務報告的編制必須由銀行前中后臺共同完成。
(五)審計認定方面 會計準則是會計公司進行報表審計和出具審計意見的基本依據。開發銀行從2000年開始就聘請國際知名會計公司嚴格按照國際、國內會計準則對1998年以來的會計報表進行外部獨立審計,至今已取得連續8年的審計調整報表和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由于新準則實施前國內會計制度與國際會計準則不一致,導致按照國際會計準則披露的年報數據與按照國內制度編制的會計報表存在差異。財政部新頒會計準則的全面實施旨在縮小甚至消除這一差距。但是,國內準則審計與國際準則審計不能相互代替,開發銀行目前仍需聘請會計公司對國內、國際兩套報表分別出具審計意見。
(六)系統支持方面
開發銀行現行核心系統按照行內的會計制度設置會計參數,通過交易驅動進行會計核算。如果會計制度按新會計準則進行變動,則系統會計參數要進行相應修改、增加。由于此次對會計基礎性的內容變動較大,涉及資產負債重新分類,引入攤余成本和公允價值計量方式、逐筆計提減值準備等,相應核心系統會計核算功能需要改進和升級。
三、開發銀行實施的困難及解決方案
從適用性分析結果來看,開發銀行實施新準則的困難不在于財務承受能力,而主要是管理理念更新、前中后臺配合、信息系統跟進,對此,開發銀行提出以下解決方案:
1.組織推動
新會計準則實施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財會部門能夠獨自承擔的,需要相關管理部門共同配合完成,如資金、信貸、綜合計劃、信用、營運等相關部門,這決定是否能夠真正貫徹準則要求,規范管理行為。為使開發銀行成為成功執行新會計準則的首家開發性金融機構,鞏固和增強市場地位,準則實施需成立新會計準則實施工作組,由行領導牽頭,財會局長掛帥,相關業務局專人參與,方可有效推動。
2.全員培訓
新準則改變了傳統會計的確認、計量、披露的技術和方式,并從規則導向轉為原則導向,提供了多種估值方法的選擇,需要更多的職業判斷,對習慣于傳統記賬模式的財會人員提出了挑戰。同時,新會計準則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有普遍適用的具體準則,也有適用于特定行業的準則,作為銀行,一方面要學習研究關于金融工具的準則,以便準確理解和運用新準則;另一方面也要學習其他的企業準則,便于貸款評審和管理。所以,新會計準則培訓是全方位,多層次的,以建立新的管理理念,掌握新的技術方法,為實施準則奠定基礎。
3.管理加強
要真正掌握和執行好新會計準則,必須加強兩個觀念,一個是市場觀,一個是風險觀,因為準則就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來的是企業經營過程中把握市場風險、管理風險的能力和結果。所以,必須加強內部管理,提高市場敏感度,豐富風險管理手段,才能在財務報告上提高開發銀行企業價值。
4.系統完善
新準則體系改變了會計確認、計量方式,改變了資產分類方式,改變了減值準備計提,同時在披露上擴充了非財務性信息,涵蓋了資產負債管理、風險管理的各個方面。實現這些改變都將需要現有信息系統進行相應改進和升級,甚至還需開發新的功能或系統,因此系統規劃部門按新準則實施方案進行統籌安排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