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25 共1頁
一、單項選擇題 |
1.下列業務的核算中,體現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是()。 |
正確答案:C |
|
2.對于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正確的處理方法是()。 |
正確答案:D |
|
3.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賬實核對的是()。 |
正確答案:D |
|
4.甲企業1999年2月15日收到一張面值為100000元,個月到期,年利率10%的商業承兌匯票。4月15日,企業持商業匯票向銀行貼現,貼現率為12%,貼現額存入銀行,該貼現業務對本期利潤的影響額是()元。 |
正確答案:B |
|
5.M公司第一年年末應收賬款余額為3600萬元;第二年確認發生壞賬損失20萬元,當年又收回4萬元;第二年年末應收賬款余額為4200萬元。該公司壞賬準備按照年末應收賬款余額的10%提取,則第二年提取的壞賬準備為()萬元。 |
正確答案:D |
|
二、多項選擇題 |
6.下列項目中,屬于費用要素內容的有()。 |
正確答案:ABE |
|
7.下列事項中,屬于資本性支出的有()。 |
正確答案:ACDE |
|
8.根據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下列項目中,應當作為財務費用處理的有()。 |
正確答案:ACE |
|
9.根據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不能全額提取壞賬準備的情況有()。 |
正確答案:ABCD |
|
10.下列內容中,應在“壞賬準備”賬戶貸方反映的有()。 |
正確答案:ABE |
|
三、簡答題 |
11.[資料]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1999年、2000年債務重組和投資業務的有關資料如下: (1)1999年1月1日,甲公司與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乙公司)達成以下債務重組協議:甲公司以對乙公司的債權(應收賬款)2000萬元,轉為對乙公司的股權,占乙公司股份總額的40%,并能夠對乙公司的財務和經營決策實施重大影響。重組協議當日生效,相關的股權劃轉手續也已辦妥,不考慮所得稅的影響。 1999年1月1日,乙公司的股東權益總額為4750萬元,其中股本為2500萬元,資本公積為1000萬元,未分配利潤為1250萬元(均為1998年實現的凈利潤)。 (2)1999年1月1日,乙公司董事會提出1998年的利潤分配方案。該方案如下:按實現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不分配現金股利。對該方案進行會計處理后,乙公司的股東權益總額仍為4750萬元,其中股本為2500萬元。 (3)1999年5月4日,乙公司股東大會通過1998年度利潤分配方案。該分配方案如下:按實現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分配現金股利100萬元。 (4)1999年6月9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現金股利。 (5)1999年10月5日,乙公司接受外單位現金捐贈,并由此確認資本公積200萬元(不考慮所得稅的影響)。 (6)1999年度,乙公司發生凈虧損200萬元。 (7)1999年12月31日,甲公司對乙公司投資的預計可收回金額為1900萬元。 (8)2000年1月4日,甲公司將其持有的乙公司股份全部對外轉讓,轉讓價款為1910萬元。相關的股權轉讓手續已辦妥,轉讓價款已存入銀行。假定甲公司在轉讓股份過程中沒有發生相關稅費。 要求:編制甲公司上述經濟業務的會計分錄(假定股權投資差額按10年攤銷,“長期股權投資”科目要求寫出明細科目,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
正確答案: 投資成本=4750×40%=1900(萬元) (1)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1900 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100 貸:應收賬款2000 (2)不作分錄 (3)借:應收股利4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40 (4)借:銀行存款40 貸:應收股利40 (5)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準備)80 貸: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80 (6)借:投資收益8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損益調整)80 借:投資收益——股權投資差額攤銷1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10 (7)1999年12月31日,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1950(萬元)(1900+100-40+80-80-10) 借:投資收益——長期投資減值準備50 貸:長期投資減值準備——乙公司50 (8) 借:銀行存款1910 長期投資減值準備——乙公司50 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損益調整)8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1860 ——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90 ——乙公司(股權投資準備)80 投資收益10 借: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8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80 |
|
12.[資料]某企業生產甲、乙兩種產品的有關資料如下表:![]() 甲產品本月完工100件,在產品100件,在產品完工程度30%. |
正確答案: 原材料分配率=22000÷20000×100%=110% 甲產品應分攤的原材料費用=14000×110%=15400(元) 甲產品在產品約當產量=100×30%=30(件) 甲產品單位原材料費用=15400÷200=77(元) 甲產品完工產品的原材料=100×77=7700(元) 乙產品應分攤的原材料費用=6000×110%=6600(元) 甲產品應分攤的工資費用=(1200÷2000)×13000=7800(元) 甲產品完工產品應分攤的工資費用=(100÷130)×7800=6000(元) 乙產品應分攤的工資費用=(800÷2000)×13000=5200(元) 甲產品應分攤的制造費用=(1200÷2000)×15600=9360(元) 甲產品完工產品應分攤制造費用=(100÷130)×9360=7200(元) 乙產品應分攤的制造費用=(800÷2000)×15600=6240(元) ![]() ![]() 編制會計分錄: 借:庫存商品——甲產品20900 庫存商品——乙產品18040 貸:生產成本38940 |
|
13.[資料](1)甲乙企業雙方已達成協議,由甲企業兼并乙企業。甲乙企業均適用于33%的所得稅稅率。兼并前乙企業的科目余額及有關資料如下表: 科目余額表 2000年12月31日單位:千元 要求:(1)根據上述資料進行乙企業財產清查的會計處理(不考慮增值稅);(2)根據上述資料進行乙企業資產評估的會計處理;(3)編制乙企業評估后的資產負債表。 |
正確答案: (1)進行財產清查的會計處理: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10000 貸:原材料10000 借:管理費用1000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10000 借:固定資產10000 貸:累計折舊4000 待處理財產損溢6000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6000 貸:營業外收入6000 財產清查后的未分配利潤=—329500—10000+6000=—333500 (2)進行資產評估的會計處理: 資產評估增值=—(140000—120000)—(500000—480000—2500)+(1200000—1126000)=36500(元) 遞延稅款=36500×33%=12045(元) 資本公積=36500—12045=24455(元) 借:固定資產140000 貸:原材料20000 應收賬款17500 累計折舊66000 資本公積24455 遞延稅款120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