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25 共1頁
一、單項選擇題 |
1.企業設置“待攤費用”、“預提費用”賬戶的根據是()。 |
正確答案:A |
|
2.財產清查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與實存數一致。 |
正確答案:B |
|
3.企業發現現金短缺,在查明原因以前,應計入“()”科目。 |
正確答案:B |
|
4.某企業1999年11月1日收到一張商業承兌匯票,票面金額為10萬元,年利息率為6%,期限為6個月。年末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的“應收票據”項目金額為()。 |
正確答案:B |
|
5.某工業企業1999年1月1日,A材料賬面實際成本90000元,結存數量500公斤,1月2日購進A材料500公斤,每公斤單價200元;1月12日購進A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單價180元,1月4日和25日各發出A材料100公斤。該企業采用移動平均法計算發出材料的成本,則1999年1月31日,A材料的賬面余額為()。 |
正確答案:C |
|
二、多項選擇題 |
6.下列各種方法中,體現謹慎原則的有()。 |
正確答案:ABC |
|
7.記賬憑證審核的主要內容有()。 |
正確答案:BCD |
|
8.下列項目中,屬于企業會計政策的有()。 |
正確答案:ACE |
|
9.下列賬款中屬于未達賬項的有()。 |
正確答案:ABCD |
|
10.根據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下列項目中應計提壞賬準備的有()。 |
正確答案:BD |
|
三、簡答題 |
11.甲公司為上市公司,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1998年2月1日,甲公司以其設備向乙公司進行長期股權投資,所投設備的賬面原價7000萬元,已提折舊1000萬元,公允價值6500萬元。甲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該項長期股權投資,并對該項投資計提長期減值準備。 1998年末和1999年來,甲公司根據乙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當時的市場環境判斷,其對乙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可收回金額分別為3400萬元和6000萬元。2000年5月4日,甲公司決定將其對乙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予以出售,取得10000萬元,款項已收訖。 假定:(1)甲公司在持有乙公司的投資期間,乙公司未向股東分派利潤;(2)計提投資減值準備時不結轉應納稅時間性差異的影響;(3)計算應交所得稅時,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要求:代甲公司分別編制1998年、1999年和2000年與其對乙公司長期股權投資有關的會計分錄。 |
正確答案: 1998年確認投資(單位:萬元,下同):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6500 累計折舊1000 貸:固定資產——設備7000 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335 遞延稅款165(1分) 1998年計提減值準備: 借: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335 投資收益——計提長期投資減值準備2765 貸:長期投資減值準備——乙公司3100(1分) 1999年調整減值準備: 借:長期投資減值準備——乙公司2600 貸:投資收益——計提長期投資減值準備 2000年出售乙公司股權:2600(1分) 借:銀行存款10000 長期投資減值準備——乙公司500 貸:長期股權投資6500 投資收益4000(1分) 借:所得稅1320 遞延稅款165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1485(1分) |
|
12.某國有企業經批準改組為股份制企業,改組前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賬面余額及評估確認的價值如下:![]() 所得稅稅率為33%,核定股本總額為2000萬元,股份總額為2000萬股,每股1元。 [要求] 1.編制評估結果處理的會計分錄,并編制調整后的科目余額表(保留整數); 2.計算核企業應折合的股份數及對外發行的股份數; 3.編制結束舊賬、另立新賬的會計分錄。 |
正確答案: 1.編制評估結果的會計分錄: 評估增值=100+2+20-20=102萬元 遞延稅款=102×33%=34萬元 借:固定資產100 短期投資2 原材料20 貸:庫存商品20 資本公積68 遞延稅款34(2分) 編制調整后的科目余額表: ![]() 2.凈資產=700+158+30+80=968萬元 應折合的股份數為968萬股 對外發行的股數=2000-968=1032萬股(1分) 3.結束舊賬: 借:短期借款270 應付賬款140 其他應付款40 長期借款800 實收資本700 資本公積158 盈余公積30 未分配利潤80 遞延稅款34 壞賬準備3 累計折舊300 貸:現金3 銀行存款50 短期投資52 應收賬款50 原材料120 庫存商品180 固定資產2100(2分) 建立新賬: 借:現金3 銀行存款50 短期投資52 應收賬款50 原材料120 庫存商品180 固定資產2100 貸:短期借款270 應付賬款140 其他應付款40 長期借款800 實收資本700 資本公積158 盈余公積30 未分配利潤80 遞延稅款34 壞賬準備3 累計折舊300(2分) |
|
13.![]() ![]() 資料(2)報出財務報告前,發生下列結賬后事項: 1.2月3日接到通知,A債務企業宣告破產,其所欠的應收賬款100萬元全部不能償還。企業在財務報告編制前已知債務企業發生嚴重財務困難,但僅按5%計提壞賬準備。 2.1999年11月15日通過法律程序要求B企業賠償由于其違約造成的經濟損失20萬元。2000年2月10日經法院一審判后,B企業應賠償15萬元。B企業已支付賠償款。 3.3月2日企業董事會簽訂提請批準的利潤分配方案為:(1)按凈利潤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2)按凈利潤5%提取法定公益金;(3)按凈利潤10%提取任意盈余公積;(4)分配現金股利800萬元;(5)分配股票股利200萬元(面值)。 4.4月15日倉庫發生火災,其中固定資產損失凈值為300萬元,其原值為500萬元;存貨損失600萬元,其進項稅額為85萬元。 要求:1.指明上述結賬后事項中哪些屬于調整事項,哪些屬于非調整事項。并根據有關規定編制相應的會計分錄(所得稅稅率為33%)。 2.根據調整事項的調整結果調整資產負債表日財務報告的有關數據(保留整數),并編制調整后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見答題紙第八、九題); 3.根據調整后的財務報表計算權益乘數、速動比率、資產凈利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保留小數點后三位)。 |
正確答案: 1.編制會計分錄 (1)屬于調整事項。 已計提的壞賬準備=100×5%=5萬元 調整所得稅=950000×33%=313500元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950000 壞賬準備50000 貸:應收賬款1000000(1分)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3135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313500(0.5分)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6365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636500(0.5分) (2)屬于調整事項。(0.5分) 調整所得稅=150000×33%=49500元 借:銀行存款(或其他應收款)150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50000(0.5分)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49500 貸:應交稅應——應交所得稅49500(0.5分)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0050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00500(0.5分) (3)屬于調整事項,但不需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0.5分) 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積=(16040000-636500+100500)×10%=1550400元 提取的公益金=(16040000-636500-100500)×5%=775200元 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積=(16040000-636500+100500)×10%=1550400元 借:利潤分配——提取盈余公積3100800 利潤分配——提取公益金775200 貸:盈余公積——一般盈余公積3100800 盈余公積——公益金775200(1分) 借:利潤分配——應付股利8000000 貸:應付股利8000000(0.5分) (4)屬于非調整事項。(0.5分)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3000000 累計折舊2000000 貸:固定資產5000000(1分)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6850000 貸:庫存材料6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850000(1分) 2.調整事項對會計報表有關項目的影響為: 管理費用增加=950000元(0.5分) 壞賬準備減少=50000元(0.5分) 應收賬款減少=1000000元(0.5分) 應交稅金減少=313500-49500=264000元(0.5分) 利潤分配減少=636500-100500+3876000+8000000=12412000元(0.5分) 銀行存款增加=150000元(0.5分) 所得稅減少=313500-49500=264000元(0.5分) 盈余公積增加=3876000元(0.5分) 應付股利增加=8000000元(0.5分) 調整后會計報表為: 3.指標計算 權益乘數=1÷(1—資產負債率)=1÷(1-0.345)=1.527(1分)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責=5006÷6860=0.730(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