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2 共1頁
第三節 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就是政府為增進社會經濟福利而制定的解決經濟問題的指導原則和具體措施,它是政府為了達到一定的經濟目標而對經濟活動進行的有意識的干預。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一般包括: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
一、物價穩定
物價穩定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標之一。物價穩定是指物價總水平的基本穩定。價格穩定不是指每種商品的價格固定不變,而是指價格指數的相對穩定,即不出現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指物價水平的持續普遍上漲,其本質是市場上過多的流通中的貨幣(通貨)與有限的商品和勞務供給之間的價格比例關系的變化,或者說貨幣相對于商品和勞務的貶值。
通貨膨脹通常是通過物價指數來衡量的,即:年通貨膨脹率=(今年的物價指數―去年的物價指數)/去年的物價指數。例如,假設2002年物價指數為174,2001年物價指數為160,則2002年的通貨膨脹率=(174―160)/160=8%。
西方學者一般借用價格指數來表示一般價格水平的變化。價格指數是說明不同時期商品價格的相對變動趨勢和程度的指標,是對若干種商品價格水平的綜合衡量。
換言之,價格指數是用一籃子固定物品(與勞務)不同年份的價格來表示物價總水平的變動情況?,F在,我們選定一籃子物品是5個面包和10瓶飲料。在2000年,每個面包價格為1元,每瓶飲料價格為2元,這兩種物品的總支出是25元(1元×5+2元×10)。在2001年,每個面包價格為2元,每瓶飲料價格仍為2元,這兩種物品的總支出是30元(2元×5+2元×10)。把2000年作為基年,25元則為物價指數100,2001年的物價指數是120。從2000年到2001年,物價指數上升了20(=120-100),故通貨膨脹率為20%。
價格指數主要有消費物價指數、批發物價指數和國民生產總值折算指數三種考生應該對這三種價格指數的含義有所掌握。
經濟學家池金明在其所著的《60分鐘經濟學》中寫到:“通貨膨脹常與失業為一對‘孿生的經濟魔鬼’。失業使人們收入的數量遭受損失,通貨膨脹則使人們兜里的鈔票變得不值錢,通貨膨脹是小偷,神不知鬼不覺地掏了他人的腰包…”。因此,各國政府無不把“收拾”這對“孿生經濟魔鬼”放在制定各種經濟政策的首位。
需要指出的是物價指數雖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價水平的變化,但均“難以單獨作為物價水平穩定與否的觀測標準(周慕冰:《西方貨幣理論與我國的貨幣政策》,第173頁)。”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指出:“貨幣幣值是否穩定應當用零售物價指數、消費物價指數、批發物價指數和國民生產總值平減指數綜合衡量(戴相龍:《保持幣值穩定加強金融監管》,載《人民日報》1995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