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2 共1頁
第一節 內部控制概述
一.掌握內部控制的涵義
內部控制是指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為了維護財產物資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保證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及各項法律規范的遵守.而制定和實施相關政策程序和措施的過程。
二.掌握內部控制的作用
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保證會計及其他信息資料的正確和可靠;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經營目標的實現;促進國家各項政策、法規的貫徹落實;為實行制度基礎審計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三.內部控制的分類
1.按控制的目的劃分:財產物資控制、會計信息控制和經營決策控制
財產物資控制是指為了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所實施的控制;
會計信息控制是指為保證會計信息的正確可靠所實施的控制;
2.按控制的功能劃分:預防式控制和察覺式控制
預防式控制是指為防止錯弊的發生所實施的控制:
察覺式控制是指為了及時查明已發生的錯弊所實施的控制。
【2008年試題】
下列內部控制措施中,屬于察覺式控制的有:
A.授權審批控制
B.原材料消耗定額控制
C.職責分工控制
D.固定資產盤點控制
E.現金實物控制
【答案】D
【解析】察覺式控制是指為了及時查明已發生的錯弊所實施的控制。固定資產盤點控制屬于為了及時查明已發生的錯弊所實施的控制。
3.按控制的時間劃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分別是指對某項業務在發生前、發生過程中和發生后所實施的控制。
根據不同的具體事項,可以采用不同的時間控制。一般來說,能在事前進行控制的。就應盡量在事前實施;否則,會降低控制的效果,削弱控制的作用。
四.掌握內部控制的局限性
1.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受成本效益因素的制約。
2.內部控制可能因有關人員相互勾結或濫用職權而失效。
3.內部控制一般僅針對常規業務活動而設計。
4.內部控制可能會因經營環境或業務性質的改變而發生削弱或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