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2 共1頁
環球網校為使廣大學員更好的備戰2009年審計師考試,為您提供審計師考試資料,這一節主要講的是關于國民收入的幾個重要概念及其相互關系復習資料。祝大家2009年2009年審計師考試順利!
西方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所講的國民收入,實際上包括以下6個總量: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生產總值、國民生產凈值、國民收入、個人收入和個人可支配收入。這6個總量的任何一個均可被當作為國民收入。
(一)國內生產總值(GDP)
它計量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的所有經濟活動,是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圍繞此概念的理解見下表:
1.一國:在一國的領土范圍之內,無論是本國企業還是外國企業生產的都屬于該國的GDP。在用GDP時,強調的是境內工業,即在本國領土范圍之內的工業。
2.一年內生產:指在一年中所生產的產品(服務),而不是所銷售的產品(服務)。
3.最終產品:在一定時期內生產出來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購買的產品和勞務。即最后供人們消費使用的物品。假如小麥的價值為100億,面粉為120億,面包為150億。這三種產品中只有面包是最終產品,GDP中只計算面包的產值150億。如果把小麥的價值100億,面粉的價值120億也計算在GDP中,則為370億,其中220億為重復計算。
4.中間產品:在一定時期內,需要由其他生產者再進一步加工(也許需要進行多次加工)后才能由消費者最終使用的產品。中間產品的價值不能計入GDP,否則會造成重復計算。
5.市場價值:指GDP是按價格計算的。在用價格計算GDP時,可以用兩種價格。如果用當年的價格計算GDP,則為名義GDP;如果用基年(統計時把某一年作為基年)的價格計算GDP,則為實際GDP。例如,如果用2000年的價格計算2000年的GDP,則為2000年的名義GDP,如果用基年(如1990年)的價格計算2000年的GDP,則為2000年的實際GDP。
備注(1)注意:最終產品中既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無形的勞務(如旅游、美容美發等)。
(2)GDP是反映一國宏觀經濟的最基本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