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2 共4頁
46、王某取得稿酬20000元,講課費4000元,已知稿酬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并按應納稅額減征30%,勞務報酬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王某應納個人所得稅額為_________元。
A、2688
B、2880
C、3840
D、4800
47、對以下_________征收個人所得稅時,應以全額所得為應納稅所得額。
A、偶然所得
B、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
C、稿酬所得
D、財產轉讓所得
48、我國車輛購置稅實行法定減免稅,下列不屬于車輛購置稅減免稅范圍的是_________。
A、外國駐華使館、領事館和國際組織駐華機構及其外交人員自用車輛
B、回國服務的留學人員用人民幣現金購買1輛個人自用國產小汽車
C、設有固定裝置的非運輸車輛
D、長期來華定居專家1輛自用小汽車
49、某外國人2000年2月12日來華工作,2001年2月15日回國,2001年3月2日返回中國,2001年11月15日至2001年11月30日期間,因工作需要去了日本,2001年12月1日返回中國,后于2002年11月20日離華回國,則該納稅人_________。
A、2001年度為我國居民納稅人,2002年度為我國非居民納稅人
B、2000年度為我國居民納稅人,2001年度為我國非居民納稅人
C、2001年度和2002年度均為我國非居民納稅人
D、2000年度和2001年度均為我國居民納稅人
50、在收入相同的情況下,_________的稅負最重。
A、個體工商戶
B、合伙企業
C、私營企業
D、個人獨資企業
51、客戶最基本的需求是_________。
A、服務需求
B、體驗需求
C、關系需求
D、產品需求
52、客戶從單純被動地采購,轉為主動參與產品的規劃、設計、方案的確定,這體現了客戶的_________。
A、成功需求
B、體驗需求
C、關系需求
D、產品需求
53、某消費者選擇商品的能力比較強,對價格變化反應敏感,選價心理較重,往往以價格高低為選購標準。此人屬于_________。
A、習慣型消費者
B、理智型消費者
C、經濟型消費者
D、疑慮型消費者
54、“用名人來做宣傳廣告”是運用了_________。
A、消費者的興趣
B、商品效用
C、相關群體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D、社會文化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55、一般在繁榮期之后出現,經濟活動放緩,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遞減,失業率上升,通脹率下降,居民開始對經濟和職業前景產生憂慮,逐步減少消費支出。這一階段屬于經濟周期中_________。
A、蕭條期
B、調整期
C、萎縮期
D、衰退期
56、制訂個人理財目標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將_________作為必須實現的理財目標。
A、個人風險管理
B、長期投資目標
C、預留現金儲備
D、短期投資目標
57、以下不屬于個人/家庭資產項目的是_________。
A、收藏品
B、接受別人的禮品
C、按揭房產
D、租借的房屋
58、個人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價值是按_________計算的。
A、購置價
B、當前市場價格
C、平均購置價和當前市場價格所得
D、視情況而定
59、在制定理財規劃時,理財師通常需要對家庭的資產負債情況進行分析,下列哪些選項中屬于流動負債?
A、汽車貸款
B、教育貸款
C、住房抵押貸款
D、信用卡貸款
60、以下有關個人/家庭資產負債的論述錯誤的是_________。
A、折舊性資產的價值一般隨著其使用年限的增加而降低。
B、凈資產金額很大,可能意味著客戶的部分資產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C、對于那些債務關系已經形成,但客戶尚未收到正式的付賬通知的,不應計入負債項目中。
D、理想的凈資產持有量應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而定。
61、客戶王某的流動性資產為8萬元,總資產為55萬元,總負債為29萬元,其償付比率為_________。
A、0.53
B、0.47
C、0.28
D、0.15
62、反映客戶控制開支和增加凈資產能力的財務比率是_________。
A、投資與凈資產比率
B、流動性比率
C、負債收入比率
D、儲蓄比率
63、以下公式錯誤的有_________。
A、負債收入比率=債務支出/稅前收入
B、儲蓄比率=盈余/稅前收入
C、流動性比率=流動性資產/每月支出
D、負債總資產比率=負債/總資產
64、對于客戶的中期投資目標,應_________。
A、采用現金投資和固定利息投資,收益不高,但收益率較穩定,很少出現虧損
B、主要考慮投資的成長性,可考慮采用具有稅收效應的投資產品
C、要更多地考慮投資的成長性和收益率,但投資風險會上升,出現虧損的概率也會更大
D、視具體目標而確定投資策略
65、以下有關人力資本的論述中正確的是_________。
A、理財客戶經理確定的最優資產應當包括經濟資源和人力資本。
B、人力資本是指勞動者勞動報酬的終值。
C、投資者離退休的時間越長,人力資本的對沖效應與緩沖作用越弱。
D、投資者個人的人力資本供給彈性越大,投資者持有的高風險經濟資源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