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07 共1頁
一、股票的估值方法
對擬發行股票的合理估值是定價的基礎。通常的估值方法有兩大類:一類是相對估值法,另一類是絕對估值法。
(一)相對估值法
相對估值法亦稱可比公司法,是指對股票進行估值時,對可比較的或者代表性的公司進行分析,尤其注意有著相似業務的公司的新近發行以及相似規模的其他新近的首次公開發行,以獲得估值基礎。
在運用可比公司法時,可以采用比率指標進行比較,比率指標包括P/E(市盈率)、P/B(市凈率)和EV/ EBITDA(企業價值與利息、所得稅、折舊、攤銷前收益的比率)等。其中最常用的比率指標是市盈率和市凈率。
1.市盈率法(Price to Earnings Ratio,簡稱P/E)股票市場價格與每股收益的比率。
⑴市盈率計算公式:
市盈率=股票市場價格 / 每股收益 (注:每股凈收益通常指每股凈利潤)
⑵每股凈利潤的確定方法:
①全面攤薄法:即攤薄到所有股本上。
⑶《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9號——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計算及披露》(2007年修訂)規定,公司招股說明書、年度財務報告、中期財務報告等公開披露信息中應披露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P÷S
S=S0+ S1+ Si×Mi÷M0-Sj×Mj÷M0-Sk
公司存在稀釋性潛在普通股的,應當分別調整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報告期凈利潤和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并據以計算稀釋每股收益。
在發行可轉換債券、股份期權、認股權證等稀釋性潛在普通股情況下,稀釋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
稀釋每股收益=[P+(已確認為費用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利息-轉換費用) ×(1-所得稅率)] / (S0+ S1+ Si×Mi÷M0-Sj×Mj÷M0-Sk+認股權證、股份期權、可轉換債券等增加的普通股加權平均數)
⑷估值。通過市盈率法估值時,首先應計算出發行人的每股收益;然后根據二級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發行人的行業情況(同類行業公司股票的市盈率)、發行人的經營狀況及其成長性等擬訂估值市盈率;最后依據估值市盈率與每股收益的乘積決定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