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鹽水液 有消毒、消炎的作用。
(3)其他 如1%過氧化氫液、2%碳酸氫鈉液、1:5000高錳酸鉀液、復方硼砂液、芳香漱口液等有助清潔和消毒口腔。
2.碘氧治療 是將碘化鉀溶于過氧化氫內,析出新生態的氧及碘分子,從而發生較強的殺菌作用。用時,可先將碘化鉀晶體置于牙周袋內,并注入3%過氧化氫數滴,過氧化氫同碘化鉀和組織中的過氧化氫酶作用,析出碘分子、新生氧和氫氧化鉀,可腐蝕壞死的組織,并使其隨氣泡排出。變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熱能,有促進局部血運、增進炎癥組織痊愈的作用。使用時應戴治療巾,以免黃色氣泡污染衣物,局部應注意隔濕,以避免氫氧化鉀對健康組織的腐蝕。
3.消炎收斂藥物
(1)碘甘油 為刺激性較小的自用藥物,含有碘化鉀、碘、甘油和水。甘油能使碘逐漸析出,保持較長的藥效。亦有人用碘化鋅制成的臺氏液,作用與碘化甘油相同。常用在潔治和刮治后,將藥液置于牙周袋內,也可在含漱或刷牙后,患者自行上藥。
(2)碘酚 為腐蝕性較強的藥物,含碘和酚,配制時為加速溶解常加入碘化鉀助溶。酚是一種原漿毒物,能使一切組織細胞的蛋白質發生變性,有腐蝕壞死組織、清除溢膿、減少炎性滲出和減輕疼痛等作用。碘酚殺菌力強,適用于有膿的牙周袋。使用時,應注意用棉球遮被健康組織,然后用鈍頭探針蘸取藥液引入牙周袋內,用酒精棉球吸去外溢藥液。切不可用棉拭子取藥涂擦,也不可讓患者自用,以免造成灼傷。
4.氧化療法用強發氧劑處理牙周組織,增加局部組織內氧含量,造成一過性的缺血和被動充血,以改變炎癥組織的代謝狀況,促使炎癥消退,加速組織愈合。多用于局部的頑固性齦炎。
常用的方法是:取30%的過氧化氫10滴置于小杯內,隨即加入5%碳酸氫鈉液1滴以中和其酸度。用棉球蘸取藥液,并將其壓迫在發炎的牙齦組織上,見齦色立即發白,表示有大量氧滲透進牙齦組織內,血管被壓迫所致。將小球移開,牙齦發生被動充血又呈現紅色。如此可反復進行2~3回,即完成一次治療,每周2次治療,能收到肯定的療效。
5.緩釋抗菌藥物 是當前牙周臨床上應用抗菌藥物最理想的劑型,是合理的給藥途徑。它具有用藥劑量小,牙周局部濃度高,維持時間長,療效高,且不易引起耐藥菌株和宿主副效應的特點。常用的方法是將抗菌藥,如四環素、滅滴靈、螺旋霉素、洗必泰等,置人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管、薄膜或微囊中,放人牙周袋內,讓藥物緩慢釋放出來達到抗菌抑菌目的。目前國內已研制成功多種控釋藥物用于牙周治療,如四環素藥管、滅滴靈藥膜、甲硝棒等。
第五節 牙周病的療效維持
牙周治療效果的取得,是術者和患者共同合作的結果,一般在治療效果已達到目的之后,有些患者自身護理的概念開始淡薄,菌斑控制工作也放松了,從而大大增加了疾病復發的機會。
如果術者和患者能繼續保持聯系,共同維護牙周組織的健康,就能獲得長久的療效。
牙周維護治療的具體內容如下:
一、維護期復診的時間安排
牙周治療完成后,一般安排2~3個月后進行復查、復診。間隔期的長短取決于患者口腔衛生自身護理能力、牙周病的嚴重程度以及復診時的病情。牙周維護在治療后的頭3年特別重要。
復診時應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然后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常規牙周保健治療,并提出今后對保健有益的建議。
二、簡要病史的詢問
搜集整理
1.患者全身情況在近期有無顯著的改變。
2.原先牙周治療的重點部位近況。
3.有無新的問題存在。
三、檢查
1.齦組織檢查 牙齦的色澤、外形及彈性。
2.探查齦溝深度 深度超過3mm者都應記錄。還應檢查附著水平,與上次復查時比較有無新的附著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