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2-29 共2頁
【并發癥】
一般不多見,較常見的并發癥有以下幾種。
(一)繼發性細菌性感染 包括局部皮疹化膿性繼發感染、蜂窩組織炎、急性淋巴結炎、丹毒、敗血癥等。
近年來美國報道水痘患兒并發甲組鏈球菌感染(Invasive 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多發生于出水痘的第3~6天時,可表現為局部紅腫的蜂窩組織炎,或者鏈球菌中毒性休克樣綜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like syndrome ISLS),均病情危重,病死率較高,需特別注意及時采取防治的措施。
(二)水痘腦炎 約1000~10,000個病例中有1例發生腦炎。多發生在病程第3~8天,少數見于出疹前2周或出疹后3周。病情輕重不一,癥狀和腦脊液所見與一般病毒性腦炎相仿,病死率為5%~25%.其他少見的神經系統并發癥有橫斷性脊髓炎、周圍神經炎、視神經炎等。
(三)原發性水痘肺炎 多見于成人水痘患者和免疫受損者。輕者可無癥狀,或只有干咳,重者有咯血、胸痛、氣急、紫紺和發熱等。嚴重者可致命,尤其在妊娠中后期感染危險性更大。體征不明顯。肺炎癥狀多見于出疹后2~6天,亦可見于出疹前或出疹后10天。診斷主要依靠X線檢查,憑X線診斷有謂成人水痘中16%并發水痘肺炎,而有肺炎癥狀者只占4%.
(四)其他 水痘與Reye綜合征常發生于水痘后期,伴嘔吐、不安和激惹,進展到腦水腫,腦部的病理改變與高氨有關,由于阿司匹林也被認為與Reye綜合征有關,因此國外認為水痘感染時最好禁用阿司匹林退熱。心肌炎、腎炎、關節炎、肝炎等均少見。
【鑒別診斷】
重癥患者及并發細菌感染時,需和下列疾病鑒別。
(一)膿皰瘡 好發于鼻唇周圍或四肢暴露部位,視為皰疹,繼成膿皰,然后結痂,無分批出現的特點,不見于粘膜處,無全身癥狀。
(二)丘疹樣蕁麻疹 系梭形水腫性紅色丘疹,如花生米大小,中心有針尖或粟粒大小的丘皰疹或水皰,捫之較硬,甚癢。分布于四肢或軀干,不累及頭部或口腔,不結痂。
(三)帶狀皰疹 皰疹沿一定的神經干徑路分布,不對稱,不超過軀干的中線,局部有顯著的灼痛。
(四)天花 重癥水痘與輕型天花相似,其鑒別要點見表11-12.
(五)其它病毒感染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下也可引起水痘樣皮損,這類播散性的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常繼發于異位皮炎或濕疹等皮膚病,確診需依賴病毒分離結果。近年來發現腸道病毒,尤其是柯薩奇病毒A組可引起廣泛的水痘樣皮疹,通常發生于腸道病毒高發的夏末和初秋時,常伴有咽部、手掌和足底部皮損,這一點有助于水痘與腸道病毒感染的鑒別。
表11-12 水痘和天花的鑒別
水 痘 | 天 花 | ||
病人年齡 | 兒童占絕對多數 | 兒童與成人都可發病 | |
種 痘 史 | 與種痘無關 | 從不種痘,多年未再種痘或種痘不發 | |
接 種 史 | 同地區有水痘病人,并有接觸史 | 同地區有天花病人并有接觸史 | |
潛 伏 期 | 較長 | 較短 | |
前 驅 期 | 較短,不超過24小時 | 較長,3~4日后方始出疹 | |
全身癥狀 | 較輕 | 較重 | |
皮疹 | 分布 | 向心性,多見于軀干 | 離心性,多見于頭面、四肢 |
特性 | 皮疹較稀,多為橢圓形,中心凹陷多見,皮損表淺,無堅實感,多不形成膿皰 | 皮疹較密較大,多為圓形,中心凹陷,深藏皮內,觸之堅實如小豆,有膿皰期 | |
發展規律 | 同一部位常可見各階段的皮疹 | 在身體同一部位的皮疹大多屬同一類型 | |
疤 痕 | 痊愈后一般無疤痕 | 痊愈后遺留疤痕 |
【預防】
患者應呼吸道隔離至全部皰疹干燥結痂為止。在集體機構中,對接觸病人的易感者應留驗3周(可自接觸后第11天起觀察)。被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內容物污染的空氣、被服和用具,應利用通風、紫外線照射、曝曬、煮沸等方法消毒。國外有報道對免疫缺陷、孕婦和母親現患水痘的新生兒可應用水痘特異性免疫球蛋白(VZIG)預防。胎盤球蛋白或水痘痊愈期血清(水痘消失1個月內收集)僅限于體弱者或原有慢性疾病者應用;胎盤球蛋白效果不肯定。
因一般水痘癥狀較輕,過去認為不太需要VZV疫苗預防。后來發現白血病患者易死于水痘并發癥,因此特為白血病患者使用VZV疫苗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近年由于并發甲組鏈球菌感染使水痘患兒的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此美國已于1995年實行凡沒有患過水痘的嬰兒、兒童、少年和成人必須接受VZV疫苗預防水痘的措施。
【預后】
水痘的預后一般都良好。痂脫落后大都無疤痕,但在痘疹深入皮層以及有繼發感染者,可留下淺疤痕,通常出現在前額與顏面,呈橢圓形。重癥或并發腦炎、肺炎者可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