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感染與傳染病學 風疹

發布時間:2014-12-29 共2頁

  【概述】

  風疹(rubella,German measles)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急性傳染病。以發熱、全身皮疹為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結腫大。由于全身癥狀一般較輕,病程短,往往認為本病無關緊要,但是近年來風疹暴發流行中重癥病例屢有報導。如果孕婦感染風疹,將全嚴重損害胎兒,兒童成人均可發病。

  【診斷】

  (一)診斷 典型的風疹病人的診斷,主要依據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如前驅期短,上呼吸道炎癥,低熱、特殊斑丘疹,耳后、枕部淋巴結腫痛等,但在流行期間不典型病人和隱型感染患者遠較典型病人為多,對這類病人必須做病毒分離或血清抗體測定,方可以確定診斷。特異性IgM抗體有診斷價值。此IgM抗體于發病4~8周后消失,只留有IgG抗體。

  妊娠期懷疑感染風疹的婦女所生嬰兒,不論有無癥狀、體征,均應作風疹病毒分離和測定IgM抗體,陽性者即可診斷為先天性風疹。先天性風疹時特異性IgM抗體與自然感染者不同,胎兒16周齡時,即有他自己的特異的IgM,出生后6個月內持續升高,此后漸下降,但一歲內均可測得。自母體來的IgG抗體生后數月時即下降而嬰兒自身的IgG風疹抗體同時持續上升。

  風疹視網膜炎往往為診斷先天性風疹的重要甚至唯一的體征。視網膜上常出現棕褐或黑褐色的大小不一的點狀或斑紋狀色素斑點,重癥患者除斑點相大外并伴有黃色晶狀體。視網膜血管常較正常窄細。

  【治療措施】

  (一)一般療法及對癥療法 風疹病人一般癥狀輕微,不需要特殊治療。癥狀較顯著者,應臥床休息,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對高熱、頭痛、咳嗽、結膜炎者可予對癥處理。

  (二)并發癥治療 腦炎高熱、嗜睡、昏迷、驚厥者,應按流行性乙型腦炎的原則治療。出血傾向嚴重者,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必要時輸新鮮全血。

  (三)先天性風疹 自幼即應有良好的護理、教養,醫護人員應與病兒父母、托兒所保育員,學校教師密切配合,共同觀察病兒生長發育情況,測聽力,矯治畸形,必要時采用手術治療青光眼、白內障、先天性心臟病等。幫助學習生活知識,培養勞動能力,以便使其克服先天缺陷。

  (四)藥物治療 除對癥治療外,干擾素、病毒唑等似有助于減輕病情。

  【病原學】

  風疹病毒是RNA病毒,屬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us)是限于人類的病毒。電鏡下多呈球形,直徑50~70nm的核心,風疹病毒的抗原結構相當穩定,現知只有一種抗原型。風疹病毒可在胎盤或胎兒體內(以及出生后數月甚至數年)生存增殖,產生長期,多系統的慢性進行性感染。本病毒可在兔腎,乳田鼠腎、綠猴腎、兔角膜等細胞培養中生長,能凝集雞、鴿、鵝和人“O”型紅細胞。病毒在體外的生活力弱,對紫外線、乙醚、氯化銫、去氧膽酸等均敏感。pH〈3.0可將其滅活。本病毒不耐熱,56℃30分鐘,37℃1.5小時均可將其殺死,4℃保存不穩定,最好保存在-60~-70℃可保持活力3個月,干燥冰凍下可保存9個月。

  【發病機理】

  患者感染風疹后,風疹病毒首先在上呼吸道粘膜及頸淋巴結生長增殖,然后進入血循環引起病毒血癥,播散至全身淋巴組織引起淋巴結腫大,病毒直接損害血管內皮細胞發生皮疹。目前多認為皮疹是由于風疹病毒引起的抗原抗體復合物造成真皮上層的毛細血管炎癥所致。本病病情比較輕,病理發現不多,皮膚和淋巴結呈急性、慢性非特異性炎癥。風疹病毒可引起腦炎、腦組織水腫,非特異性血管周圍浸潤、神經細胞變性及輕度腦膜反應,也可感染地數十年后由于慢性持續性病變而導致慢性全腦炎。

  先天性風疹的發病原理還不太清楚,已知孕婦感染風疹后,風疹病毒可于病毒血癥階段隨血流感染胎盤最后感染胎兒。胎盤絨毛膜被感染后有較持久的小血管和毛細血管壁廣泛受累的現象。母親越在孕齡早期被感染風疹,胎兒被感染的機會越多,孕齡第1個月時,10%~30%,第3個月時5%~20%,第4個月時1%~5%,以后仍可能有少數胎兒被感染。由于胎兒、特別被風疹病毒感染后的胎兒更缺乏細胞免疫功能及不產生干擾素等事實,因此使風疹病毒在體內長期廣泛存在,并隨胎兒細胞分裂增生時病毒又侵入下一代細胞,不斷增殖傳代,因此形成持續地、多器官的全身感染,并由此產生多樣的先天性缺陷癥狀,故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最多見的癥狀有白內障、神經性耳聾、先天性心臟病、腦膜腦炎、心肌壞死、間質肺炎、巨細胞肝炎、腎炎、尿道下裂等。此類新生兒出生后持續排病毒數月甚至數年。也有不少生未出現明顯癥狀,但經血清學檢查證明胎內時已被風疹病毒感染。近年研究一再揭示先天性風疹患兒常有進行性異常免疫反應。

  【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包括亞臨床型或隱型感染者,其實際數目比發病者高,因此是易被忽略的重要傳染源。傳染期在發病前5~7天和發病后3~5天,起病當天和前一天傳染性最強。病人口、鼻、咽部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等中均可分離出病毒。

  (二)傳播途徑 一般兒童與成人風疹主要由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人與人之間密切接觸也可經接觸傳染。胎內被感染的新生兒,特別咽部可排病毒數周、數月甚至1年以上,因此通過污染的奶瓶、奶頭、衣被尿布及直接接觸等感染缺乏抗體的醫務、家庭成員,或引起嬰兒室中傳播。胎兒被感染后可引起流產、死產、早產或有多種先天畸形的先天性風疹。

  (三)易感人群 本病一般多見于5~9歲的兒童,上海1993年春夏風疹暴發流行,發病率高達451.57/10萬其中10~14歲最高,次之為5~9歲。流行期中青年、成人和老人中發病也不少見。我國自80年代后期至今有多處地方流行。近年用血凝抑制抗體檢測法測風疹抗體,杭州報告小兒和成人中抗體陽性率為98%,21歲以上女性100%;上海育齡婦婦女中為97.5%,北京為99.28%.世界各地抗體情況不一致。6個月以下小兒因母體來的被動免疫故很少患病。一次患病后大多有持久免疫。風疹較多見于冬春近年來春夏發病較多,可在幼兒園、學校、軍隊中流行。80年代以來日本、美國、印度、墨西哥、澳大利亞等均有較大的流行。英國1978~1979年流行高峰時孕婦流產也最多,對該次流行中分娩的嬰兒較長期隨訪,發現有些癥狀于生后2~3年時才表現出來。

  【臨床表現】

  依感染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自然感染性風疹及先天風疹,其表現有不同。

  自然感染風疹常為隱性感染,皮疹可有,也可缺如,常見并發癥為關節痛、關節炎、腦炎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先天性風疹綜合征乃包括:⑴心血管疾病(動脈導管未閉,室缺,肺動脈狹窄)⑵眼部缺陷(白內障,視網膜病,小眼癥,青光眼)⑶耳聾⑷生長遲緩⑸血小板減少性紫癜⑹肝脾腫大⑺黃疸⑻肝炎⑼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精神運動遲緩,腦炎,小頭,無菌性腦膜炎)⑽骨疾患(長骨疏松,骨畸形)⑾生殖泌尿系統(隱睪,腎炎)。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