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醫學心理學 第二節 心理治療簡史

發布時間:2014-12-29 共2頁

  1.祝由治療 祝由是祝說病由的稱謂。《素問·移精變氣論》中曾提到:“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的一段精辟論述,闡述當時古人生活簡單,因而病種單純,無明顯病,治病只需祝由改變其心理狀態即可,只要病因不復雜,無需用藥物與針灸。明代醫學吳昆解釋說:“凡人之用情失中,五志偏亢為害,而病生也。……古之治者,明見其情,為之祝說病由,言病有所偏,則氣有所病,治以所勝,和以所生。”《吳注黃帝內經素問》清代名醫吳鞠通則說:“吾謂凡治內傷者,必先祝由,詳告以病之所由來,使病人知之,而不敢再犯……婉言以開導之,重言以振驚之,危言以悚懼之。必使之心悅誠服,而后可以奏效如神。”(《溫病條辨》)

  2.言語開導治療 即“告之、語之、導之、開之”的心理治療(參見第二章),系根據病人的“惡死樂生”的心理狀態而提出的言語治療方法。由于論述精辟,常被當作經典的心理治療理論來引用。

  3.情志相勝治療《素問·陰陽應象論》和《素問·五運行論》皆提出“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內經》將人體的臟象與五行相配,歸納為肝木、心火、脾土、腎水和肺金五個體系,其中也包括情志因素在內。認為人的情志活動有著相互制約的作用,相據五行相克的理論,可用一種情志去戰勝另一種異常情志,稱為情志相勝法(圖17-1)。

圖17-1 情志相勝相克模式圖

  情志相勝法到金元時代在臨床上運用較多,尤以金代張子和(公元1156-1228)和元代朱丹溪(公元1281-1358)最為擅長,在理論上作了深化與發揮,治療方法概括如下表(表17-1)。

  由此可見,《內經》已經認識到:任何一種情緒如果太過都會影響心身平衡,導致疾病發生。各種情緒之間可以相互影響乃至轉化,可利用一種情緒(例如喜悅)去沖淡另一種太過而引起機體機能失常的情緒(例如悲傷),在臨床上可獲得較好的療效。

表17-1 情志相勝療法


五臟

五行

正常
心理

異常心理

治療
原則

治療方法
在志為怒 怒傷肝,在聲為呼,在變為握 悲勝怒 以嗆側苦楚之言感之
在志為喜 喜傷心,在聲為笑,在變為憂 恐勝喜 以恐懼死亡之言怖之
在志為思 思傷脾,在聲為歌,在變為哆 怒勝思 以污辱欺罔之言觸之

在志為憂
(悲)
憂傷肺,在聲為哭,在變為咳 喜勝悲 以謔浪褻狎之言娛之
         
在志為恐 恐傷腎,在聲為呻,在變為栗 思勝恐 以慮彼志此之言奪之

  注:此表系由《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論篇第五》和《儒門事親·卷三·九氣或疾更相為治術二十六》綜合而成

  4.激情刺激治療《靈樞·雜病》篇中提出:“哆,以草刺鼻、嚏,嚏而已;無息而疾迎引之,立已;驚之,亦可已。”哆即呃逆,這里提出三種止住呃逆的方法,其中使病人“驚之”,是通過“驚則氣亂”阻止因膈肌痙攣引起的病理節律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在《抗州府志》中曾記載宋代兒科名醫李立之用使小兒受驚發出聲音的方法治療小兒瘖病的案例。明代《名醫類案》中記載一周姓醫生在治療一產婦舌不能縮回時,制造驚恐聲音使之吃一驚,舌遂應聲收回口中,病乃愈,都是采用突然激情刺激的方法。

  5.氣功治療在《內經》時代,氣功稱為導引,并已做為一種治療方法使用。《素問·導法方宜論》篇中提到居住中央地區的人病時“其治直導引按喬……”,《靈樞·病傳》篇中記載:“有導引行氣、喬摩……”,《素問·上古天真論》篇中提到:上古真人“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說明用調息、入靜、排除雜念,用意念導引“內氣”方法,還可修心養性達到卻病延年的目的。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