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4-12-29 共4頁
1.測驗的一般方法 10張圖片有一定順序,施測時按順序一張一張地交到受試者手中,要他說出從圖中看到了什么。不限制時間,也不限制回答數(shù)目,一直到?jīng)]有回答時再換另一張。每張均如此進行??赐?0張圖后,再從頭對每一回答都詢問一遍。問他看到的是指圖整體或是圖的哪一部分,問他為什么說這些部位象他所說的內容。將所指部位和回答的原因均記錄下來。這一步驟的前一部分(即問他看到了什么)稱聯(lián)想階段,后一部分(即決定回答因素)稱詢問階段。完成這兩個階段后,受試者的任務即告完成,余下的工作是主試者的結果分析階段。不是所有墨跡測驗都是按這個方法進行,也不是所有洛夏測驗的方法都一樣。洛夏測驗又分各種記分系統(tǒng),各系統(tǒng)的測驗和結果分析均有不同。例如有洛夏本人的和Beck加以發(fā)展了的記分系統(tǒng)、Klopfer的記分系統(tǒng)等。這里主要介紹Exner的綜合系統(tǒng)。
2.回答部位每一回答一定包括了整圖或圖的某一部位用符號表示(表14-1)。
表14-1 回答部位的符號、定義和標準
符 號 | 定 義 | 標 準 |
W W D Dd(Dr) S |
整體回答 次整回答 經(jīng)常見到的部分回答 不經(jīng)常見到的部分回答 空白部分回答 |
在回答中墨跡的所有部分均包括在內 只有整體的個別小部分不在內 墨跡圖中常被看到的部分 墨跡圖中不經(jīng)常被看到的部分 回答包括墨跡圖中的空白部分 |
W和W在解釋上沒有區(qū)別,確定這類回答比較容易。D是常見回答,Dd是不常見的。二者都是指圖的一部分,其區(qū)別系根據(jù)樣本人數(shù)來決定,有5%和以上的回答都指向這個部位就稱D;少于5%的是Dd.S分兩種,一是一個單獨的空白處,即是D和Dd所構成的空白;二是幾個空白相連。
3.回答部位的質量(DQ)回答部位反映認識功能水平。不論是整體回答或部分回答都有質量水平的不同。綜合記分系統(tǒng)分成四種等級的劃分水平:
?。?)十(綜合的回答):一個單一回答,可能只包含一個獨立的部分,也可能包含聯(lián)合起來的幾個部分。回答中有兩個以上互有關系的客體。這些客體中只一個有特殊的形狀,或者想把它描述成某種特殊形狀。
?。?)V/+(綜合的回答):基本同上,但其中沒有一個客體有特殊的形狀。
(3)O(普通回答):將墨跡選出一個單獨的部分,著重描述為某物的輪廓和結構特點。所描述的東西要有自然形狀。
?。?)V(模糊回答):對墨跡或一個墨跡區(qū)域只有一個模糊的或一般的印象,而無特殊的形象或結構。
4.決定回答的因素 系決定受試者所以作出此回答的原因,可分為如下各種:
(1)F(形狀):回答是由于墨跡圖整體或某部位在形狀上像某物。
?。?)M(運動):指人類運動、或類人猿動物的運動。
FM 除開類人猿以外的動物運動。
m 非動物的運動。
(3)C(彩色):指純彩色,無形狀。
CF 顏色為主,也有形狀成分。
FC 形狀為主,也有彩色成分。
?。?)C′(非彩色)指純的黑、白、灰色。
C′F及FC′同(3)
?。?)T(陰影- 紋理):指陰影和透視深度,無形狀。
TF及FT同(3)
?。?)V(陰影-維度):指阻影和透視深度,無形狀。
VF及FV 同(3)
?。?)Y(陰影-彌漫):指只有墨跡明-暗而無形狀。
YF及FY 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