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寄生蟲學 第八章 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

發布時間:2014-12-29 共2頁

  三、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

 ?。ㄒ唬┑胤叫?/P>

  寄生蟲病的流行與分布常有明顯的地方性。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氣候條件,如多數寄生蟲病在溫暖潮濕的地方流行且分布較廣泛;與中間宿主或媒介節肢動物的地理分布有關,如吸蟲的流行區與其中間宿主的分布有密切關系,又如黑熱病流行于長江以北地區,與媒介昆蟲白蛉的分布也在長江以北地區有密切關系;與人群的生活習慣有關,如豬帶絳蟲病與牛帶絳蟲病多流行于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豬、牛肉的地區,華支睪吸蟲病流行于習慣吃生魚或未煮熟魚的地區;與生產方式有關,如鉤蟲病常流行于用人糞施肥的旱地農作物地區。

 ?。ǘ┘竟澬?/P>

  寄生蟲病的流行往往有明顯的季節性。生活史中需要節肢動物作為宿主或傳播媒介的寄生蟲,此類寄生蟲病的流行季節與有關節肢動物的季節消長相一致,如間日瘧原蟲的流行季節與中華按蚊或嗜人按蚊的活動季節一致;又如人源性黑熱病與中華白蛉活動的關系一致。其次是人群的生產活動或生活活動形成感染的季節性,如急性血吸蟲病常出現于夏季,人們因農田生產或下水活動接觸疫水而感染血吸蟲。

 ?。ㄈ┳匀灰咴葱?/P>

  在人體寄生蟲病中,有的寄生蟲病可以在脊椎動物和人之間自然地傳播著,稱為人獸共患寄生蟲?。╬arasitic zoonoses)。在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區,這些寄生蟲可以一直在脊椎動物之間傳播,人偶然進入該地區時,則可從脊椎動物通過一定途徑傳播給人。這類不需要人的參與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具有明顯的自然疫源性。這種地區稱為自然疫源地。寄生蟲病的這種自然疫源性不僅反映寄生蟲病在自然界的進化過程,同時也說明某些寄生蟲病在流行病學和防治方面的復雜性。

  四、寄生蟲病的防治措施

  寄生蟲的生活史因種不同,有的比較復雜,寄生蟲病的流行因素也多種多樣,因此要達到有效的防治目的,必須在了解各種寄生蟲的生活史及寄生蟲病的流行病學規律的基礎上,制定綜合防治措施。根據寄生蟲病的流行環節和因素,采取下列幾項措施,阻止寄生蟲生活史的完成,以期控制和消滅寄生蟲病。

  1.消滅傳染源 通過普查普治帶蟲者和患者,查治或處理儲蓄宿主。此外,還應做流動人口的監測,控制流行區傳染源的輸入和擴散。

  2.切斷傳播途徑加強糞便和水源的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以及控制或殺滅媒介肢動物和中間宿主。

  3.保護易感者 加強集體和個人防護工作,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改進生產方法和生產條件,用驅避劑涂抹皮膚以防吸血節肢動物媒介叮刺,對某些寄生蟲病還可采取預防服藥的措施。

  在開展寄生蟲病的防治過程中,必須根據各地區,以及各種寄生蟲的具體情況,制訂防治方案。對土源性蠕蟲及經口感染的寄生蟲的控制與消滅,首先是注意管好糞便、水源,注意個人飲食衛生。如華支睪吸蟲和肺吸蟲病的感染分別為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魚蝦和溪蟹、蝲蛄引起的;豬、牛帶絳蟲病以及旋毛蟲病系食用未煮熟的豬肉、牛肉所致,這些蠕蟲病,也稱食物源性蠕蟲病,其防治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關,教育群眾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加強糞管和肉品檢查、以減少傳播機會。包蟲病的防治則屠宰衛生管理和家犬管理及藥物驅蟲為主,結合我國疫區的實際情況,實行對病犬“無污染性驅蟲”將是最經濟有效的防治對策。

  寄生蟲病防治工作,只有動員廣群眾乃至全社會積極參與才能搞好。所以必須加強宣傳,讓廣群眾和各級領導耳聞目睹寄生蟲病對人民健康和經濟發展的危害、認識到“區區小蟲”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的身體素質及防治寄生蟲病的重要意義,使各級領導將寄生蟲病防治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發展和兩個文明建設的目標;通過對寄生蟲生活史的宣傳,增加群眾預防寄生蟲病的科學知識,提高群眾的自我保健和防病意識。這樣才能開展群防群治,并鞏固和提高寄生蟲病防治工作的效果。

  五、我國防治寄生蟲病的成就和現狀

  建國以后,我國寄生蟲病防治工作才被提到議事日程,首先對流行嚴重,危害最甚的五寄生蟲病的防治付 出極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50年代初期,我國瘧疾的年發病人數逾3000萬,1990年降到17.5萬;1992年全國瘧疾1829個流行縣(市)中,已有937縣(市)達基本消滅的標準。嚴重危害人畜健康的血吸蟲病,流行于長江流域12個?。ㄊ?、區),患者人數達1190萬,經過幾十年防治工作,累計治愈病人1100萬人;1992年底,全國380個流行縣(市)已有259個縣(市)達到消滅或基本消滅標準。淋巴絲蟲病在建國初期估計感染人數為3099萬,流行的15個?。▍^、市)的864個縣(市),到1990年,除1個省28個縣外,均已達基本消滅的指標。曾經流行于長江以北16個?。▍^、市)的665個縣(市)的黑熱病,患者達53萬,經治療病人和消滅媒介白蛉的措施,1958年即得到全面有效地控制,現在只有6個?。▍^、市)的30余個縣有零星散在病例,70年代以來的防治工作重點是對西北荒漠地區的散在病例和某些山區局部流行的控制。

  但是,我國寄生蟲病防治工作還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已取得顯著成績的寄生蟲病的疫情不穩定,在部分地區出現了疫情反復。如瘧疾流行因素尚無根本改變,海南、云南二省的惡性瘧未得到有效控制,傳瘧的蚊媒難于消滅,仍廣泛存在,加上人口的量流動和惡性瘧抗藥性的增加,近年時有暴發流行和局部疫情回升現象;血吸蟲病近年在某些原已控制的地區死灰復燃,急性感染人數增加,在洞庭湖、鄱陽湖等廣湖沼地區與地形復雜的川滇廣地區,釘螺分布面積,這些湖區和山區至今還在探求行之有效的科學防治辦法;絲蟲病經過多年的群眾性服藥治療,雖然在控制傳染源方面效果顯著,但由于蟲媒問題未能解決,此病威脅仍然存在,而且已基本消滅絲蟲病的地區監測工作發展不平衡;在西北地區散在發生的黑熱病病例從未間斷,隴南、川北地區又出現新病例;此外,多種其他寄生蟲病仍在危害人們的健康和生命。隨著經濟發展和旅游業興起,國內外人民交往頻繁,某些寄生蟲病和媒介動物的輸入,給我國寄生蟲病防治工作帶來新問題。

  六、我國寄生蟲病防治的今后任務

  在全國基本完成了衛生部關于“七五”期間開展全國人體寄生蟲分布調查決定的基礎上,1992年8月1日衛生部又頒布全國寄生蟲病防治“八五計劃”和2000年規劃的文件。文件的指導方針和發展戰略明確指出:“控制和消滅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蟲病,是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全球戰略的組成部分,是90年代突出預防保健和農村衛生兩個重點的主要內容”。并指出“寄生蟲病防治工作要貫徹預防為主,依靠科技進步,動員全社會參與和為人民服務的方針,總結和發揚建國以來的成功經驗,并根據各地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和寄生蟲的危害程度,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綜合治理、制定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戰略目標”。

  關于2000年我國寄生蟲病防治的總目標是:“繼續控制瘧疾,實現基本消滅絲蟲病,鞏固和發展黑熱病的防治成果、降低鉤蟲病等土源性蠕蟲病及包蟲病、絳蟲病和囊蟲病、華支睪吸蟲病、肺吸蟲病、旋毛蟲病等的感染率和發病率?!痹撐募ι鲜黾纳x病到1995年和2000年的防治目標均作出了具體規定,并提出,各地應根據具體情況,開展阿米巴病、賈第蟲病、弓形蟲病等的調查研究和防治。1992年12月召開了全國血防工作會議,會議上明確了今后血防工作要繼續貫徹“綜合治理、科學防治的方針,加強領導,將各項防治任務落到基層”。同時制訂了血防工作“八五規劃”,對流行地區逐年逐步地提出消滅標準,包括減少釘螺面積,減少急性、慢性和晚期病人的數字等。提出加快血防改革步伐,努力完成“八五規劃”規定的各項防治任務。

  我國寄生蟲病的防治工作的方針、路線、目標和措施均已明確,為綜合治理指明了方向;但要使防治措施更有成效,尚需加強科學研究,進一步貫徹科學防治的方針,以促進寄生蟲病防治的深入進行。目前寄生蟲病診斷和防治上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提高寄生蟲病血清學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鞏固防治工作的成果,避免已基本消滅的寄生蟲病的回升;瘧疾和絲蟲病防治后期的監測工作;晚期絲蟲病患者的治療;中間宿主和媒介節肢動物的消滅問題;以及從分子生物學水平探索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相互關系,及探討寄生蟲病診斷技術;寄生蟲疫苗制備等新課題,都需要加強科學研究來解決。

  寄生蟲病的防治具有極強的科學性、社會性和群眾性,需要各級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配合,專業人員的認真負責,廣群眾的積極參與,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長期反復地努力工作,才有可能實現從控制直至消滅寄生蟲病的目標。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